第六章 祠堂纷争-《一世人王》


    第(1/3)页

    姜家村内部,一名名看起来年纪普遍在五十岁以上的老者踏着雪一点点朝着姜家祠堂走去。笔  ΔΩ趣阁WwΩW.』biqUwU.Cc

    宗祠门口,姜玄恭敬站着,不时行礼。

    “三叔公!”

    在一个脸型微胖的老人面带喜色的停下来时,姜玄恭敬的开口道,随后那那老者交谈了不少时间。

    姜臣的对面,身为姜家现任家主的姜营也不时躬身行礼。

    自传承了一千六百年的上古大周王朝创立后,孝就是最基本的道德之一。儒家圣孔夫子曾在《孝经》中言“夫孝,德之本也。又,天之经也,民之行也”。

    大乾以儒道治国,宗族族老在家族中拥有着非常高的地位,足以束缚乃至废除族长。

    “已经来了六个了,还差一个。”

    姜玄心中暗道。

    安阳虽然是大县,每年为朝廷纳税过万石,百姓相对较为富有,但姜家能够活到过五十岁的老人也不算多。

    因为土地稀少,必须得租赁族人田地耕种的人家就算有有老人尚存,也无法得到族老地位。因此七个族老代表的不仅是姜家的七个德高望重的老人,也代表着姜家内部财富与土地最多的富贵人家,代表姜家的高层。

    当最后一个族老到来之后,姜玄才跟着姜营转身走进祠堂。

    姜家祠堂内部,姜营虚坐着,七个老人分坐在姜营的两侧,姜玄则站着祠堂的中后方,正对着族长姜营。

    周文皇曾立制,天子七庙,诸侯五庙,大夫三庙,士一庙,庶人不得设庙。

    曾提出独尊儒术,以儒治国的汉武帝也曾下令,民间不得立祠。

    周归于秦,汉亡于魏。

    几经兴替之后,文皇武帝旨意早已经废除,但各朝对宗祠家庙依然有着非常严格的规定。大乾太祖曾言,天子九庙,公族七庙,侯族五庙,伯族三庙,未获封伯爵之世族一庙,庶人祭于寝,逾制者当诛。

    姜家只是乡家豪族,不入县大户之流,更不入世族之列,但祖上曾经出过数位秀士,甚至出过一位郡丞,姜家虽然不能建立家庙,但却可建宗祠。

    姜家迁至青石已历数世,当时姜家虽然窘迫,因为逼不得已才举族迁至青石乡,但当时的姜家依然能算是大户,宗祠的修建格外讲究,不仅处处遵从祖制,占地面积也要比普通比普通的乡豪宗祠大不少。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