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杨阜陪着曹恒,先送他回了住处,随后自己来到雁门关关口。 登上关口,他向一名校尉问道:“有没有发现羯人?” “回禀刺史,并没有发现羯人。”校尉回道:“自从上次长公子领军击破他们,羯人就彻底在关外消失了。” “发现羯人有任何异动,即刻禀报给我。”杨阜向校尉交代了一声。 来到朝向关外的方向,他扶着城垛眺望远方。 关外一片空旷,早就没了当初羯人围城的情景。 正在望着关外,杨阜听见身后传来一个声音:“原来杨刺史在这里,可是要我们好找。” 听见有人说话,杨阜回头看过去,只见姜维和陆逊正往他这边走来。 “姜将军、陆将军。”杨阜拱手一礼:“两位怎么有闲暇来关口上?” “长公子交代了我俩一些事情,我俩寻思了一下,有些事还需要杨刺史帮忙。”姜维说道:“能否请杨刺史到关下一叙?” 发觉姜维是话中有话,杨阜疑惑的问道:“两位将军是不是有什么话不好在这里说?” “最好只有我们三个。”姜维回道:“多一个人,只怕会有泄露的风险。” “两位将军先请。”知道不和他们一同离开关口,俩人一定不会罢休,杨阜只好与他们一同离开。 来到关口下,杨阜问俩人:“敢问两位将军,究竟是什么要紧的事情?” “长公子怀疑雁门关出了内奸。”陆逊一开口,就让杨阜吃了一惊。 他错愕的看了看陆逊,随后又看向姜维:“长公子真的这么怀疑?” “难道杨刺史认为不该怀疑?”姜维问道:“要不是出了内奸,上回怎么长公子才走,羯人紧跟着就来了雁门关外?” 杨阜被问的不知道该怎么说才好。 他皱着眉头,想了好一会,才向俩人问道:“敢问两位将军,怀疑是什么人暗自把消息走漏给了羯人?” “杨刺史手下的斥候最有嫌疑。”陆逊说道:“就是想到这种可能,我俩才把杨刺史请来,请你把几次出关探查的斥候名单全都报给我们。” “斥候都是我信得过的人。”杨阜回道:“要是把他们的名单交给两位,只怕会寒了他们的心……” 早就料到杨阜会这么说,陆逊说道:“杨刺史应该明白,即便是你再信任的人,都可能暗中做出背叛你的事情。我俩也不是毫无来由的怀疑刺史的手下,还请杨刺史能够分清轻重。” “我派出去的斥候每次都是那几个人。”杨阜回道:“只不过每一次派人出去,都会有些许的不同,偶尔会有一两个人不会参与探查羯人动向……” “杨刺史不用考虑那么多。”说道:“都是你的手下,要你去查他们,查到任何人都不是太好,这种事只有我们去办。把责任推在我俩头上,即便斥候心怀不满,也不可能说出什么。” 虽然还是觉得哪里不太对,杨阜也没多说什么。 想了一下,他对俩人说道:“两位将军请随我来。” 姜维和陆逊知道,他们一定是说服了杨阜,于是都跟着他往他的住处去了。 来到杨阜的住处,俩人发现他住的外面房间摆设就像是官府里的书房一样。 许多幽州各地送来的卷宗都摆放在这里。 “杨刺史一直都在这里办理公务?”姜维问了一句。 “自从我接管幽州以来,雁门关一带就没太平过。”杨阜回道:“我也想到幽州官府去操办公务,可我一旦去了那里,岂不是要把这边给丢了?羯人就在关外,他们随时可能进攻关口,身为幽州刺史,我是片刻也不能离开。所以就只能把一些事情都带到这边来做。” “杨刺史为国为民,实在是太操劳了。”姜维应了一句。 杨阜来到桌边,从桌子的抽屉里拿出一份卷宗。 他对姜维和陆逊说道:“我这人做事向来精细,所以先前曾把派出去的斥候都记了下来。他们每个人去什么地方,带回来的又是什么消息,我也是一样没有疏漏的都给记下。” 接过卷宗,姜维和陆逊飞快的浏览着。 果然像是杨阜记载的那样,卷宗里详尽的记录了每次派出去的斥候都有哪些,返回雁门关以后,他们又都带回了怎样的消息。” 姜维和陆逊翻看着不同的卷宗,等到看完了手中的,又相互换着看了对方的。 “我大概知道是谁了。”看完卷宗,姜维看向了陆逊。 陆逊也说道:“我应该也知道是哪个了。” “要不我俩都把这个人的名字写下来。”姜维说道:“看看见解可是相同。” 姜维提议把他们认为是内奸的那个人写下来,陆逊当即答应。 俩人吩咐卫士取来笔墨,分别在手上写了个名字。 杨阜站在一旁,诧异的看着他们。 等到俩人都把名字写好,相互伸出那只手比对了一下,彼此看了一眼会心一笑。 从俩人的表情看出,他们写出的名字一定是一模一样,杨阜问道:“敢问两位将军,认为是哪个把消息给了羯人?” “不是把消息给了羯人,而是把消息卖给了羯人。”姜维说道:“羯人是从他那里买到消息,而他却用这些消息趁机发了把财。” “两位将军说的究竟是谁?”姜维把杨阜说的更加迷茫,他向俩人追问了一句。 姜维和陆逊都把写着字的那只手递到他面前。 看见俩人手上写的字,杨阜错愕的说道:“此人曾在先前阻击羯人的战事中立下功劳,他怎么会……” “为了利益,他当然会。”陆逊说道:“立下功劳,他也能从大魏得到好处。此人家境必定十分殷实,甚至连一般的商贾,都不一定有他赚到的多。” 杨阜皱着眉头,想了一下说道:“他的家境是不是殷实我并不清楚,我只知道他时常会托人给家里送些东西回去。至于送的是什么,我就不清楚了。” “他不是雁门关的人?”陆逊闻言追问了一句。 杨阜摇头:“不是,他是蓟县人,只不过跟着我来到了雁门关。”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