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9章 自踏魔道心难修-《非我无道》
第(2/3)页
一主一侍奋力而前,灰袍修士双手飞舞,空中吟唱之声不绝,倒也守了个风雨不透。不仅如此,灰袍修士越斗越是精神,通身上下莹然生光。
秦忘舒暗暗称奇,这灰袍修士的禅言甚是奇妙,无论自己与赵光灵怎样施法用诀,被那青白两道禅言挡来,立时化解于无形,秦忘舒刀上力道强一分,那禅言亦强一分,赵光灵所遇情形也同样如此。
本以为自己与赵光灵以二敌一,必定是大占便宜,但遇到高明法术,总也无功。
秦忘舒自修成玄字真言后,对真言妙术五体投地,向往之极,只叹机缘不足,至今不曾再学会第二字真言。
想来无界真言本就是九经之一,又怎能轻易修到的?
佛禅之士所创的禅言,与无界真言最为相近,其威能或难以与无界真言相提并论,其原理却是一般。
要知道天地妙道,玄奥之极,等闲怎能明悟?唯靠文字方能流传于世,人深省。因此那无界真言就是天地大道真意了。
但无界真言之后,又有无数文字流传,经年累月之后,庞杂之极,后来修士再想以文字而窥天地大道,可就是极难了。修士若无机缘巧合,只靠自我明悟,想修成一字真言,也是海里捞针一般。
而佛禅之士,皆是灵慧无双,且又内心纯净无暇,因此最近天道,世人敬佛禅之士,岂能无因?
因此佛禅所之士所创禅言,那是最接近无界真言的。
如今秦忘舒细辩灰袍修士所用禅言,虽难以尽悟其理,也难加以明断,却隐隐瞧出两个字来。那就是“化”“采”二字。
那青色符文似乎就是一个“化”字,此字一出,无论秦忘舒与赵光灵怎样施法,皆被这道符文化解于无形。如果将秦赵二人之法算作狂涛巨浪,则这道化字禅言就如春风化雨,任你大雨如注,我自岿然不动。
而那道白色符文,更是奇妙,乃是将秦忘舒与赵光灵所用灵气择其精纯而用之,好似蜜蜂取百花之精酿成花蜜,灰袍修士愈战愈勇,也就是此故了。
修士但施法术,必耗真玄灵气,所用的无非是吐纳之法,那灵气缓缓入体,再缓缓化为真玄,自然是急不得的。
但这道采字禅言,却是将这急风骤雨般的灵气法诀纳而用之,就算百道灵气只采一道,那可足够使用了,竟不必消耗自家的半点真玄。
也就是秦忘舒立于大地厚土之上,归藏经吸纳灵气,源源不断,方能与这灰袍修士抗衡,若是换了其他修士,斗不上数刻,真玄便已耗尽了。
饶是如此,秦忘舒还是大为不安。这灰袍修士将对手的法诀灵气采而用之,那就是立于不败之地了,自己虽有归藏经之助,但吸纳来的灵气总是比不过消耗了,时日一长,仍是极为被动。
灰袍修士弃琴之后,曾有过一丝惊惶,此刻动用两字禅言,渐渐已立得稳当,若是对手再无奇术妙法,此战绝无失手之理。唯一遗憾的是,对手实力甚强,除了这两字禅言可以抵敌之外,若换了其他法术法宝,反倒弄巧成拙。
因此灰袍修士虽立于不败之地,但若想抢攻取胜,则是万万不能了。
场上局势,原就是此消彼涨,灰袍修士意态从容,秦忘舒这边必定是心浮气燥,一来这是形势使然,二来秦忘舒既入魔道,杀气正炽,若想平心静气,岂不是大谬?
这时精卫见僵局难破,亦飞来助战,此雀甚是灵慧,见灰袍修士身周气势惊人,便不敢上前直撄其锋,而是飞到空中去,雀舌一吐,五彩石就落将下来。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