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荀攸的指点-《三国新天子》


    第(2/3)页

    或许,真的是汉室气数已尽?

    这样一想,刘协的心境不由得有些黯然。他回头看向荀攸,歉意地笑了一下:“公达,真不好意思,原以为出宫之后说话还可方便些,想不到还不若在宫中。”

    “陛下小小年纪学识便如此渊博,此乃天下苍生之幸,切不可妄自菲薄。”荀攸在马上施了一礼,意有所指地回道。

    刘协知道荀攸在有意替他鼓劲儿,不由会心一笑。他知道这个时候,荀攸虽然还不会尽心竭力辅佐于他,但偶尔帮他分析一下当前局势,指点一下迷津却不会再拒绝了。由此,他拨马走出了宣平门,来到一片广袤的草地上——这样的环境不再利于那些细作刺探,方便两人说些干货。

    “公达,你我虽为君臣,但如今汉室倾颓,朕不复天子之威,亦能理解里对汉室敬而远之的心思。毕竟,汉室太亏待了你们这些忠心耿耿、为天下苍生谋福的士人。”刘协的骑术根本不高明,真心诚意说了这句时,还因抱拳施礼差点从马上掉下来。

    荀攸侧身便想扶刘协,却见刘协身子一崴又坐了起来。而这一瞬,荀攸正好看到了刘协眼中真诚的歉意,深深地叹了一口气:“若陛下早出生百年,汉室何至于沦落至此?”

    刘协和荀攸说的都不错,东汉其实是一个很奇怪的朝代。自汉章帝以后,由于即位的皇帝年龄幼小,便由外戚和宦官轮流执政。而那些目光短浅只会谋取个人利益的家伙把天下祸害的乱七八糟,民不聊生。长大成人的皇帝则一个比一个差劲,不仅在比赛着谁更昏庸无能,还在赛着谁更短命。到了汉灵帝,修宫室、铸铜人、造万金堂、增收赋税,把个汉帝国搞得乌烟障气。牵连甚广的“党锢之祸”,将一大批帝国精英送给阎罗王那里为臣。

    就是在那样的时代,饱受压迫的士人集团却怀着治世之心,奋不顾身谋求着他们为苍生黎庶争取着权益。并且,这些真正可以治理天下的中流砥柱,还是在法律范围之内的斗争措施。那个时候,他们直言上书皇帝指斥宦官或外戚罪恶,或者结党抨击朝政,或者同情救援等。

    可因为皇帝的不作为,他们百年后终于意识到这样温和的方式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在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中,他们对东汉朝廷逐渐失望,思想生了深刻的变革,开始意识到武装力量的重要性。

    恰好在黄巾之乱爆后,东汉政府为了镇压反抗,诏令各州郡募兵自卫,并协同朝廷派出的中央军平定叛乱,各州郡士人在镇压黄巾的过程中开始有了少数武装。例如前期的袁绍、曹操、袁术这些人,其实都可以算作这一行列。

    当然,关中的士人们,还远不知道,这些人掌握了武装之后,便如吸食了毒品,感受到了权力带来的美妙,迅抛弃了他们之前的政治理念……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