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接见-《九州河山皆华夏》
第(2/3)页
“那若是卫中人手不足,急需新添户数呢?这些主动上门的本地佃户不是正好可以解决这一窘境吗?”
“嗯……即便如此,卑职认为还是应当稳妥起见,婉拒之。人手短缺,可另想他法。”
庞岳微笑着不置可否,此刻他又想起了另外两人,辰州卫指挥使辛玉勇,长沙卫指挥使韩威,若是换了他俩来回答这一问题,结果又会不同。
意气风的韩威肯定是来者不拒,心思缜密、精于世故的辛玉勇不会妄下结论,肯定会针对若干种具体情形逐条分析。有时候,不同人性格之间的差异便体现在这种细节之上。
见庞岳没有表态,刘万河也不知自己的回答是否正确,刚刚缓和的心情不免又有些忐忑起来。
庞岳倒是没有再继续纠缠这个问题,转而问起了其它方面,从屯田、仓储、人事到征兵等等,林林总总。刘万河一一对答,知无不言。
早在年初,庞岳就召集幕僚们针对各卫所的日常运转增添了一系列具体条款,以都指挥使司的名义下达各卫。如今看来,至少在宝庆卫,这些条款执行得都还不错,庞岳没有再做大的改动,只进行了少许细节上的补充。
说来也怪,这刘万河的胆魄看上去也是一般,初见庞岳以及摸不清庞岳态度时,总会显得拘束,甚至还有点畏畏尾的感觉。可只要一说起自己的本职事务,不出三句必然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先前的拘束荡然无存。
而通过这么一番问答之后,庞岳除了对宝庆卫的情况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之外,对刘万河这位之前从未谋过面的下属也有了一个大体的评价:精于政务,短于胆魄,守成绰绰有余,开拓稍显不足,若使用得当,却也不失为良才。
正事谈得差不多了,庞岳似乎在不经意间问道:“不知刘大人贵庚?”
“卑职不才,至今已虚度春秋三十六载。”
“哦?刘大人年不到四旬便已官居三品,真可谓年轻有为,前途不可限量也!”庞岳说这话的时候似乎把自己的年龄完全给忽略了。
刘万河倒没感到有什么不妥的地方,被庞岳这么一夸,心中既有些隐隐约约的自豪,又有些不好意思,毕竟自己的这个指挥使职位说到底,还是由庞岳提拔起来的。当即脸上泛起红光,一副受之有愧的样子:“大人过奖了,卑职实在不敢当,不敢当!”
“这有何不敢当的?我庞某或许当不得知人善任一说,但只要我还执掌湖广都司一日,就绝不会再让刘大人这样的人才埋没!现在如此,以后亦是如此!”
刘万河步入官场的时日也不算短了,岂能不知其中的含义?眼中兴奋而期待的光芒一闪而过,一撩袍服前摆便跪倒在地:“谢大人!卑职虽肝脑涂地,亦不足报大人知遇之恩也!”
庞岳笑着将他扶起:“何必如此?相对刘大人的功劳,口头褒奖无疑显得轻了。来人!”
卫远应声带着几个亲兵抱着几口小箱子走了过来。
“如今国难当头、多事之秋,都指挥使司的经费也不是很充裕。这五百两银子便权充嘉奖之意吧,还望刘大人不要嫌少。”
庞岳事前曾专门了解到,刘万河是世袭武官,原本接替父职任宝庆卫指挥使司镇抚官,在过去长期被原都指挥使和指挥同知排挤,处于边缘化,没有什么实权。其父也是老实人,未曾给家里积攒下什么财富,现如今,一大家子的人都要靠他一人养活,家境实在一般。五百两银子,对于周云轩那种财主而言自然不值一提,但对于刘万河来说,数额委实不少。
果不其然,刘万河再次行大礼称谢。
除了刘万河,跟刘万河一同留在屋内的几名指挥佥事也都得到了每人二百两银子的奖励,跟着刘万河一道行礼称谢。
“有功自然要奖励,这便是我湖广都司的规矩,只要我人还在,规矩便不会改!以后,倘若宝庆卫依然能保持在整个湖广都司当中的翘楚地位,我庞某自然仍会不吝奖赏,或许到了那时还会更多。只不过到了那时,我可能因为事务缠身,不能亲自给你们送来了。”庞岳打趣着道。
刘万河等人闻言皆笑而应诺。
“可我的丑话也说在前面,倘若到时候事情办砸了或是办得不好,导致宝庆卫落到了其它诸卫后边,那么该罚的还是要罚。”
“如若果真如此,卑职等甘愿认罚,任凭大人处置!”
“好!刘大人?”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