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宝庆-《九州河山皆华夏》
第(2/3)页
军户们气嘴八舌,兴高采烈地议论着,此次见闻成了他们解闷的最佳插曲。
又过了些时候,官道上传来的更大响动再次引起了军户们的注意力。这一次的动静,可谓前所未有,不是前面那三队骑兵所能相比。
腾起的烟尘犹如群龙共舞,传来的声响好似平地惊雷。等到尘土稍散,目所能及之时,已有目力出众之人遥指远方,出了阵阵惊呼:“快看,快看,大军,大军……”
旁人顺着他的手臂指向极目远望,须臾,便见远处旗帜翻滚、如云似海,旗下人影攒动,黑压压的一片,望不到边际。点点金属闪光在阳光下汇成一片海洋,格外耀眼,想必那便是甲胄的反光。又闻得连绵不绝的战马嘶鸣,马蹄作响,听那声势怕是不下几千匹之多。
震惊,此刻正在观望的军户心中,只剩下了震惊二字!
不久之后,当大军开至近前、在官道上络绎不绝地通过时,军户们心中的震惊又随之变为震撼。
似海的旗帜,鲜明的衣甲,如林的枪戈,迤逦前行的炮车、锃亮的火炮,还有那严整的队列,雄浑的步伐,再兼之历经血战磨砺出的杀气,雄师劲旅的风范显露无遗。
“那便是都指挥使大人的大旗!”一个恰好在田边巡视的百户突然惊喜地前一指,对周围人说道。
“哪儿呢?”
“那里!”
翻涌的旗海中,两面旗帜高出周围一大截,鹤立鸡群一般格外显眼。其中的一面红旗依旧是虎符图案,旁边的一面则有一个斗大的“庞”字,如果再走近一些,还能看到一行小字:定武侯,右都督府都督同知,湖广都司都指挥使,湖广镇总兵官……
“都指挥使大人!”一个头花白的老军户满怀着感激和激动率先跪倒在田里,朝着大旗的方向连连磕头。
“都指挥使大人!”
“都指挥使大人!”
……
越来越多的军户跪了下去,感激之声汇成一片。公道自在人心,作为最底层的他们,或许并没有太多的见识,但自古传承下来的知恩图报传统早已深入他们的骨髓。谁真心实意在为百姓做事,他们心中自然有杆秤。
“去让军户们都起来,安心收割,勿要误了农时!”帅旗下,庞岳朝卫远吩咐道。
“遵命!”
当卫远领命而去,庞岳又不禁朝周围的部将、幕僚感慨道:“这便是大明的军户,推而广之,大明的普通百姓均是如此。对他们而言,庙堂上的明争暗斗,疆场上的风云角逐都太过遥远。他们所渴求的无非是能够吃饱穿暖、延续祖宗血脉,谁能给与他们这些,他们便会对之感恩戴德,哪怕遭遇剥削压榨也会甘愿忍受。然而纵观古今,百姓们的这两个简单愿望也通常成了一种奢求。至于后世之人,又往往只会想起当年众豪杰争雄逐鹿、建功立业的辉煌,而王图大业的根基下掩埋的亿兆枯骨则早已被忘却。是所谓,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也!”
“华夏之民,自古忠厚纯良。今大帅能施行仁政、善待百姓,百姓自然会以满腔赤诚回馈之。倘若今日之局面能持之以久、推而广之,那便是真正的太平盛世!”张云礼道。
“一时一地之兴盛,为之不难,而长久之兴盛、天下之兴盛却殊为不易。大明若要再现盛世,不可谓不任重道远!”田世尊随之感慨。
庞岳微微颌表示赞同,目光从官道两旁收回、重新投向了远方。面色平静,若有所思。
此时距上次自衡州出进军两广,已有将近半年。在这段时间里,局势又生了可谓天翻地覆的变化。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