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五章 天子被困-《九州河山皆华夏》


    第(2/3)页

    各大城门都已经紧闭,护城河的吊桥也全部被吊起。城头上虽然依然飘扬着明军的火红色军旗,但守军脸上无不面带紧张甚至惊魂未定之色,周围的气氛凝滞得几乎快要令人窒息。

    城外的东、北、南三个方向则扎下了一个个帐篷,空中飘着一面面纯白和蓝色镶红边清军旗号。大批满洲兵嚣张地在城周围纵马驰骋着,不时对着城中屋里哇啦地一阵叫骂,并出阵阵狂笑。明军的怯懦无能大大地加了他们的狂妄程度,一些清兵甚至取下了头盔,露出泛着青光的头皮和脑后细长的金钱鼠尾,仿佛故意在向明军示威一般。

    西面的湘江江面上,密密麻麻地布满了插着绿旗的清军武昌水师战船,船上黑洞洞的炮口对准了衡州府城。

    ……

    行宫御书房中,隆武帝面色凝重地来回踱步,从步伐的节奏和度来看,他的心中很是焦急。内阁辅黄道周、次辅傅冠以及兵部右侍郎吕大器站在一边,均是满脸的阴云。

    这时候,隆武帝感到了深深的悔意,他意识到自己又犯了一个错误。在接到清军逼近衡州的消息之后,他虽然出了撤离衡州的旨意,但却没有下令轻装简从。行宫内的宫女太监以及各王公大臣府上的下人花费了大量时间收拾行李,用了一天多还没有收拾好。当隆武帝终于狠下心来,强制性地命令各位朝臣、藩王们轻装出的时候,清兵的前锋便抵达了衡州城下。负责打前站的衡州总兵杨国栋部刚刚出城便被镶蓝旗的满洲兵杀得大败,于是,启程出的队伍只好再次退入城中。随后,又有大批清军赶到,水6共万余人马,将所有出城的道路都堵死。

    早知这样,真该像当初离开闽省那样,一开始就轻装出,或许还能摆脱东虏的追击!隆武帝在心中感叹道:只可惜庞岳不在衡州,很少有人能像他那样将形势看得透彻,即便看得到也不敢随便说出。自己也一时糊涂了,关键时刻也难以舍弃那些坛坛罐罐,没能给各王公大臣做出表率。只是眼下后悔也有些晚了,只希望外地的勤王兵马能及时赶到。

    过了一会儿,黄道周和傅冠交换了一下眼神,对隆武帝说道:“陛下也不必过于为此事伤神。老臣窃以为,此次未能离开衡州府城,倒也不见得是一件坏事。”

    隆武帝看了黄道周一眼,没有说话,继续背着手来回踱步。

    黄道周知道,这就是隆武帝在默许自己说下去,于是继续道:“东虏大军中多骑兵,行进迅,即便我朝君臣能提前离开衡州一两日,恐怕也会被东虏追上。与其在路上被东虏包围,倒不如凭着这衡州府城抵挡东虏兵锋。衡州城池雄伟,城中尚有近两万可用之兵以及大批民壮可供征调,也并非不能坚持下去。等外地的勤王兵马6续赶到,局势便能得到缓解。”

    傅冠附和道:“陛下,元辅大人说得没错。攸县的黄朝宣部接到陛下的诏书后定会尽快赶来,而朱阁部所率的三万余人马也已经从长沙南下,日夜兼程赶赴衡州。这两支兵马到来之后,定能挫掉东虏的嚣张气焰,护得陛下周全。”

    此时,身在衡州的隆武帝君臣还未得到庞岳率湖广镇在衡山县城牵制住多铎主力的消息。朱大典派出的信使在路上被清军哨骑截杀,清军抵挡衡州城下之后又阻断了所有进出城的道路,所以消息渠道已经完全被切断了。

    吕大器也劝慰道:“两位阁老说的在理,微臣身为兵部右侍郎,也定会牢记自身的职责,为守住衡州府城尽上一份绵薄之力。请陛下放宽心,只要有臣等在,就定当竭心尽力护得陛下周全,卫我大明江山。”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