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短兵相接(一)-《九州河山皆华夏》
第(2/3)页
第一轮冲锋被明军打退之后,张应祥和王光恩改变了策略,将停在阵后的盾车推上前去作为屏障,保护战兵冲锋,同时让辅兵们或抬或扛着一个个土袋躲在盾车之后,准备行进到矮墙之前时便将土袋抛过去,把其后的壕沟填上,便是更多的兵士起冲击。
清军进攻的鼓点停歇了一会儿之后再次响起,大批士兵推着一辆辆盾车起了冲锋。那些作为攻坚突破力量的精锐绿营兵在盾车的保护下再次越过第一道矮墙的缺口,朝着明军据守的胸墙起了进攻。这一次由于有盾车的保护,绿营兵的伤亡率减小了不少,脸上的嗜血表情更为瘆人。二十多步,对于他们来说,不过是瞬间即至的距离,只要冲过去,便可以用手中的锋利兵器狠狠地教训一下那些明军,既能报了刚才的一箭之仇又能为全军的进攻打开突破口。
与此同时,扛着土袋的清军辅兵们也在堵车的保护下逼近了矮墙,几人一组,在军官的号令声中冒着被明军击中的危险将一个个土袋扔过墙墙去填充壕沟。至于那些仍在壕沟中奄奄一息的清兵则已经不在张应祥、王光恩的考虑之列,因为那些人早已没有了救回的可能,除非明军脑子出了问题,会眼睁睁地看着清兵慢慢地爬进壕沟把受伤的同伴背出去,而且那些重伤员即便救回也没有了多大抢救的价值,还会白白地搭进许多条人命去。这种赔本的买卖,久经沙场考验、一切以实用为基准的老油子张应祥和王光恩是绝对不会去做的。
于是,那些躺在壕沟里动弹不得的清军重伤员看着那一个个往自己脑袋上砸过来的土袋,用最后一丝力气出了绝望的吼叫。
……
“清虏的攻势很猛啊!”中军指挥部的高台上,朱大典通过望远镜看着战线上的情况,感叹道,“我军的火器战阵虽然犀利,恐怕也难以阻挡他们近前,短兵相接已经在所难免。”
刚才,清军的炮击一结束,朱大典便不顾庞岳、张云礼等人的劝阻,再次爬上了高台观察起前方的战况,这种将个人安危抛之脑后的精神令在场的所有人都感慨不已。
庞岳也一直在关注着前方的战况,看到那汹涌澎湃的绿旗和黑压压的人群一齐朝着第一道防线压来,他也是神情严肃,听到朱大典的话之后点点头:“督师说得没错,估计过不了多久,将士们就要和清虏短兵相接了。最考验军心士气的时刻即将来临。不过,请督师放心,我湖广镇的将士平时不仅操演火器,对近身搏杀之技也丝毫没有忘却,等会儿定叫那些狂妄的清虏血染沃土。”
“湖广镇的战力,老夫一向是放心的。”朱大典说完又指了指西北方向的丘陵地带,“不过,还须防备这个方向。如果清虏派出大批精锐从此处偷袭过来,一个辅兵营的兵力未免太过单薄。”
对这个问题,庞岳还有参谋司的军官们自然是想到了的,如果清军真的从山丘那边摸过来,区区一个泰山营却是有些捉襟见肘。可现在五个战兵营都有自己的防守任务,兵力也不是很宽裕。剩余的一个辅兵营华山营虽然也是一个满编的营,但营中的官兵接受的大都是工程方面的训练,战斗力比泰山营也要差上许多,再加之大营也需要人留守,过早地将他们派出也有些不妥。
还没等庞岳开口回答,朱大典又说道:“就暂且将老夫督标营中的五百步卒全部派过去,与泰山营的将士一同防守吧。等一会儿,老夫再派人去通知马总兵和刘总兵,让他们调一部分兵马过来支援。此战关系重大,需做到万无一失才是。”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