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孤城奋战(19)-《抗日铁血执法队》
第(2/3)页
“好小子,有两下子。”又有两人从附近奔来。
赵岐功见有人说中国话,大喊:“什么人?”
来人一听,楞住了,刚才以为是日本人,现在这么变成了中国人的声音,而且还那么熟悉,就问:“你是谁?”
赵岐功嘿嘿一笑,高声说:“高高的山上一颗树。”
“浅浅的河里一只牛。”对面的人回答道。
有人就问:“是百变神镖赵岐功吗?”
赵岐功笑着说:“不是我是谁?”
这下,躺在地上的三个人才起来,哼哼呀呀地说:“早知道是小赵,打死我也不敢上来。”
原来,这几个人是常如海的执法队员。
刚才的两句话是赵岐功的杰作。赵岐功从小没上过学,小时候调皮,家在崞县兰村,和61军军长李服膺是老乡,小时候,常到离此不远的中泥河村外婆家玩儿。那时,张培梅已经归隐在家,有一次,赵岐功又来外婆家,见一个老头挎着一个粪筐去拾粪,有点淘气,趁张培梅不注意,就把粪筐给悄悄藏在玉米地里,可巧那天常如海和阎百胜相约从定襄城骑马来看望张培梅,见一个屁大的小孩把他们敬重的老上司给戏耍了,常如海也是童心大起,就下马绕到小孩后面。赵岐功没注意到后面有人,正在洋洋得意时,被常如海一把抓住脖子提起。赵岐功猛然被人抓住脖子提起,反而不害怕,双手乱抓,逗得常如海开怀大笑。张培梅见常如海戏耍一个孩子,就沉声说:“小常,老大不小的,和一个孩子叫什么劲。”
常如海平时谁都不怕,唯独最怕张培梅,闻听张培梅出声,就马上放下小孩,哪知这小孩见常如海功夫好,就赖上了,非要缠着学功夫。张培梅见这小孩眉清目秀,有点喜欢,就问了家在哪里,又问了大人的名字,恰巧知道大人名字,就让常如海教小孩功夫。从此,赵岐功一门心思学功夫,就认常如海和阎百胜为大师傅和二师傅,把他们的功夫学了个七七八八。
有一次,张培梅见赵岐功功夫了得,就让他学文章,哪知他对文章一窍不通,叫他吟诗,他却没来由的只会吟“高高的山上一颗树,浅浅的河里一只牛。”没办法,张培梅只好放弃了对赵岐功的文化教育。久而久之,这两句歪诗成了赵岐功的名言,执法队员都知道,也成了他们对暗号的经典语言。
执法队员把赵岐功引到常如海那里,常如海一见,马上问:“张总监可好?”
“回大师傅,张总监好。”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