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巧言令色-《我的大秦生活》
第(2/3)页
“我景监执掌招贤馆事务已有数年,虽不敢说毫无差池,然而我敢担保自己行事绝对公私分明,若是各位觉得景监有何不公,大可在后日面见国君时,当面指出。”景监淡淡的瞥了众人一样,这些个刚才还吵吵嚷嚷的士子们,现在皆是安静了下来,或许是没想到一向公正的内史大人会说出这么一席话,抑或是觉得他所言不无道理。
“王轼敢问内史大人。”只有那王轼依旧不死心的样子,斜乜了宋涛一眼,朝景监拱手道,“内史大人又是如何得知此人身负长策呢?难不成大人已经私下见过此人?”
此言一出,景监顿时变了脸色,他执掌招贤馆素以公正无私在士子中薄有微名。这些招贤馆的士子那个不是眼高于顶之辈,若是得知负责他们的内史大人与某人私下相见,必定会心生怨念,正是有鉴于此,以景监之小心谨慎,绝不会去私下会见士子,给人留下口实。
景监心中恼怒,本想直斥王轼之言,眼角的余光不经意间瞥到好整以暇的宋涛,忽然是变了神色,嘴角微微上翘,笑道:“若是景某早知宋涛宋先生会前来大秦,我早就寻上门去,与他私下相见一番了,岂会先生在此处等候?”
在栎阳老秦人口中,有这么一句俗语:人有名字,树有影子。
宋涛身后那抹斜斜的影子被冬季初升的暖阳拉得很长,就像一柄满溢着肃杀之气的利刃,而场间这些招贤馆士子们看着这张只能算是清秀的面庞,只觉得一阵轻微的心悸,不是因为害怕,只是有些震惊,没人会想到能在此处遇到此人。
宅院内一时安静了下来,不过这种静就好比温水煮沸前那片刻的安宁,马上便会变幻为另一幅景象。
“宋涛…”“原来他就是宋涛…”“想不到这么年轻…”“如此大名鼎鼎的人物也来秦国呢…”
“宋涛”三字就像一块石头被重重的投入平静湖水中一般,顿时掀起一阵阵波澜。心悸之后,这些刚才群情激奋、对宋涛怒目横视的招贤馆士子们顿时议论纷纷,而看向刚才被自己围在圈中的那个男子眼中也没有了怨恨,反而是多出了几分久仰和不解之情。
望着这些人的模样,宋涛很自然的联想到洞香春,这才明白自己以前还是太过低估这家看似普通的酒肆在诸国的名望和影响力,以及这个时代信息的流通度。当然他如今也只知其一未知其二,若是宋涛知道这景监将那册论集给每个士子都了一册,只怕对现在这些士子的反应多少会有些了然。
只是与宋涛的惊讶相比,景监却是很满意这些人现在的反应,瞥了众人一眼,嘴角笑意更盛,缓步走到宋涛身边,单手平伸朝向自己所居住的屋子,恭敬的开口道:“先生请。”
宋涛回了一礼,正准备迈步入内,身后却又传来一人的大声疾呼:“内史不公!”
景监有些恼怒的转过头来,看向王轼,没好气的说道:“你倒说说,我如何个不公法?”
“内史不公!”那王轼涨红了脸,显然是情绪激动到了顶点,振声说道,“此人在魏国确是声名赫赫不假,然而此时奉求贤令入秦,那便是普通士子,与我等何异,如何内史却偏偏单独接见他一人,而将我等拒之门外?王轼觉得内史不公!”
“你…”景监大怒,单手指着王轼,似乎想要说些什么。然而王轼并没有给他机会,而是兀自说了下去,“举贤应是公心,如何能为声名所左右,若是内史不给一个圆满的交代,我王轼必定在面见秦公之时,将内史所为公诸众人!”
“王轼你休得胡言,我如何举贤不公?”景监忿然道,“宋先生胸有长策…”
“胸有长策?”王轼显然已经无所顾忌,冷冷扫了宋涛一眼,讥笑道,“内史刚才自称从未与他私下相会,那又是如何知道此子胸有长策的?”
“这…”景监被他问得一时语塞,是啊,他从未见过宋涛,单凭张庆所言,如何又知道宋涛有强秦之计呢?
宋涛暗叹了一口气,看来这事也只有自己来说清楚,因为那些士子眼底刚才初闻自己之名时的敬畏已经少了许多,反而多出了许多不解和迷惘,显然是不知该相信景监还是王轼。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