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公田-《我的大秦生活》


    第(2/3)页

    维此鑯虎,百夫之御。临其穴,惴惴其栗。

    彼苍者天,歼我良人。如可赎兮,人百其身!

    这歌,曲调凝重,宋涛仿佛能从其中听到一股天地同悲的意味。反复回味着里面的语句,骇然现,这竟是一挽歌!

    忍不住朝范性开口问道:“范兄,这歌是何人所作啊?”

    “我也不知道,只知此歌在老秦人中交响传颂,已经好多个年头了。”范性也不回头,接着说道,“先生可知此歌的含义?”

    宋涛略一沉思,刚想出些端倪,范性却迫不及待的自问自答起来:“这歌说的是那秦穆公时的事情了,这穆公可谓是秦国开国以来最有魄力的君主了…”

    宋涛自然是知道这秦穆公的,春秋五霸有几人不知,这秦穆公便是其中之一。想当年秦国僻处西陲,原先不过是居住在秦亭周围的一个嬴姓部落,周朝立国之初为这个部落便是周的附庸小国,直到春秋初年因秦襄公助平王东迁才被封为诸侯,并承周平王赐给岐山以西之地,后定都于雍。秦国国小民弱,在群雄并起的春秋时代,与其他强国相比,显得很不起眼。直到出了这个秦穆公时,秦国的国势才逐渐强大起来。

    秦穆公可算是秦孝公之前,少数几个重视外来人才的秦国君主,在他的任内,先后提拔了楚人百里奚、宋人蹇叔以及丕豹、公孙支等贤臣,使得秦国国力大增,而后与晋相争,先胜后败而后再胜,虽然东进之路始终为晋所阻,然后来出征西戎,“益国十二,开地千里,遂霸西戎”,连周襄王也任命他为为西方诸侯之伯,成就了秦国在春秋时的一代霸业。

    “先生可知,这秦国自古以来便有人殉一说。”不过宋涛并没有贸然开口,他知道范性决计不是想与自己回味这穆公的霸业,于是便静待他的下文,直到范性说了这么句,回想到刚才歌词中的话,才惊讶的开口,“这歌便说的是人殉之事!”

    “恩。”范性紧了紧缰绳,开口道,“此歌名为黄鸟,说的便是那穆公一生嗜武力,及至死时,竟是留有遗命,命奄息、仲行、鍼虎这三位以一当百的国之勇士及一百七十余人从死陪葬。老秦人哀三人皆为国之栋梁,没有战死沙场,反而死在了秦公墓中,便作了此歌。”

    宋涛闻言,默然不语,他实在没有想到秦穆公如此英明的一代明主,竟会也有如此昏聩之时。

    “何止是这人殉酷烈,滥用蛮夷,自古秦国民风便是三代同居,男女同屋;寒食恶饮,好逸恶劳;民治则是悍勇好斗,不通礼法;民智更是钝蛮憨愚,不知诗书,如此野蛮恐怖的恶土,东边诸国的士子如何敢去。”范性似乎说上了瘾,一股脑的将秦国的这些陋习都给说上一通,根本不给宋涛插嘴的机会,“因而就连普通的秦人也为周遭诸国所轻视,就拿这河西之地来说,虽然魏国已经占领了快四十年了,而且也设置了河西郡,可是从来就没有将这块土地看做和安邑、大梁一般,也未实行变法,只不过是将河西之地划分为十六县,由王室派出县令直接管辖,赋税通归王室;对河西之民课以重税与频繁徭役,却不许他们当兵,因而如今这河西之民和魏国本土民众相差甚远,只不过是混得不死罢了…”

    “哦,如此么?”宋涛淡淡的应了句,眼睛却直勾勾的盯着范性的背影,眼底闪过一缕精芒,嘴角却挂着淡淡的笑容,心中不知在想些什么。

    而范性见自己如此长篇大论却没得到宋涛更多的回应,不觉有些失望,这些话自然都是他经过思考,而刻意向宋涛说的。

    范性的确是洞香春的门客不假,然而他自小便为一位老墨子收养,从而拜入墨家,如今自己也成了一个墨子,常驻与洞香春。自家门主的爱女与这宋先生那档子破事儿,范性多少有所耳闻。如今听说宋涛竟是要离自家的蝶儿大小姐而去,去到劳什子的秦国出仕。

    说实话,范性是颇为不甘的,毕竟大小姐哪点不好?要样貌有样貌,要才学有才学,你小子能得她的青睐,那是几辈子修来的福分。

    恰巧老门主派了他来保护宋涛入秦,范性觉得这秦国有什么好的?长期与西方戎狄杂居,仅凭武勇之力成为大诸侯,所谓根基野蛮,远远不及东方诸国,你要出仕,大魏国不就挺好的么,国力强盛,隐有问鼎天下之机。所以范性思前想后,自觉若要为大小姐着想,便应该让这宋先生从哪儿来便打哪儿去,所以才有了这番言论。

    宋涛收回停留在范性身上的目光,聪慧如他,已然能够隐隐察觉到什么。只是这一路还得靠这范性照应,有些话、有些问题自己决然不会傻到此刻便开口的。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