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敢作敢当-《我的大秦生活》


    第(2/3)页

    宋涛大惑不解,茫然不知许老是何意。只听老先生接着说道:“走吧,那大堂里不知多少人业已等得心急,我二人再不出去,只怕人家就要找上门来了。”

    宋涛这才恍然大悟,不仅是自己和那子奇先生在棋室中对弈,那大盘也是在现场解说的,如今一局终了,按例对弈双方是要到大堂为众人答疑解惑,看那子奇先生一副怒气冲冲的样子,自是不会在洞香春多做停留了,而自己却也在棋室中久久未出,那大堂中人心头疑惑无人可问定是焦急不已。

    一念及此,宋涛当下是随着许老匆匆往外赶,果不其然,刚出了棋室大门,那大堂执事便是心急火燎的走了来,看见宋涛便开口询问是何缘故在棋室之中逗留如此之久。幸好许老回答是二人复盘之故,那执事亦知许多棋道高手每每一局终了,旋即便会复盘,盘点局中得失。所以听完许老此言,脸色稍霁,便不再多问,只催促宋涛迅赶往大堂。

    待到宋涛和许老到达大堂,这才现此地已是人声鼎沸,这也难怪,傍晚洞香春的客人往往更胜白日。他宋涛白日里是大大的出了一次风头,早已在今日洞香春内交口相传,而那些新来的官吏士子从先至之客口中听说了洞香春出了此等人物,心中自是百般的想要一睹宋涛的风采,见棋局结束,诸人都早已是翘以待,而偏偏宋涛却又是久久未出,更是吊足了所有人的胃口,如今他和许老携手出现在大厅之中,众人郁结已久的情绪总算找到了一个泄的出口。

    “好——!采——!”宋涛一踏入大堂,扑面而来的竟是一片震耳欲聋的喝彩。而喊得最响的,自然就是那身着大红袍子的国梓辛!

    后世人皆向往先秦之世风,晋人陶渊明写《桃花源记》中,描绘了一个没有阶级,没有剥削,自食其力,自给自足,和平恬静,人人自得其乐那世外桃源,而那桃源中人正是因为苦于秦的****而出逃的战国人,可见后世对战国世风评价有多高。以前宋涛还有些不解,而如今大堂内的场面却似乎让他豁然开朗,虽然他不过一介布衣,初入洞香春之际也是为大堂内这些官吏士子们所轻视,乃至被子奇轻侮,但是当他在棋道之中展露出了自己的过人之处,却马上就为所有人所认可,那些刚才还对他报之冷眼的人现在是在为他喝彩,从他们的眼中可以看出一片赤诚,丝毫不似后世那些口是心非的政客。

    心有所思,表露于外,一言一行绝不虚伪做作,内心如同赤子一般!

    如果说穿越之初,宋涛对这个原本和自己生活的时代隔了数千年之久的战国还有所畏惧和不喜的话,那现在的宋涛现自己已经开始渐渐欣赏起这些人来,甚至是慢慢喜欢上这个战国之世了!

    夜幕中的大梁城,洞香春依旧是焦点。

    高墙外,草丛中蟋蟀不知疲倦地叫着,树影婆娑在微风之中,淡淡的星光完全无法与宅园中隐隐透出的少许烛火所争辉。而墙内,宽阔的庭院华车云集,一派富贵兴旺气象。大堂里更是人声鼎沸,清丽的侍女穿梭于众人的纹案之前,为客人们端来一鼎鼎熟肉和一桶桶美酒。

    洞香春的酒有其独特之处,为了储藏从各国远道而买来的美酒,洞香春特意选了一件僻静且干燥的房间为酒室,但凡大堂中储酒缺乏,便会有专门的侍女到此处的酒窖中舀酒补给。而待到那侍女再次出现在大堂,必定是右手高高托着一个铜盘,左手抱着一个考究的小木桶,膝行地毡,将铜盘安置在缺酒的客人玉案正中,将木桶着固定在客人左手一个三寸余高的铜座上,然后用一支亮的铜钥匙塞进桶盖的一个小方孔,只听一声清脆的铜振,桶盖开启,刹那间大堂内酒香四溢!

    今日的洞香春大堂与往日有所不同,一大群身着华丽的士子官吏们簇拥着着一个貌不惊人的布衣寒士,不过若是了解白日里这里生的一连串故事的客人,自然不难认出那众人之焦点便是大出风头的宋涛。

    瞥了眼周围这群黑压压陌生人,宋涛不禁有些汗颜。自己身边这群人或请教棋艺、或邀约棋战、或敬上美酒,凡此种种,无不让宋涛疲于应付。特别是对于那些请教自己棋艺的士子们,各类问题是层出不穷,这让宋涛不由在心中暗自腹诽,也不知这算不算是不耻下问。

    不过宋涛还是很有耐心的给众人一一释疑,倒不是他不怕麻烦,只是本性不是那种恃才放旷的人而已。当然他也没忘记自己来洞香春的本意,两眼时不时的围在自己周遭的人群中巡睃,看看是否那种惜才之人混迹于其中,最好是正好用满是欣赏的目光望着自己。可惜事与愿违,搜寻了半天也没有现那号人物,只好在心底暗自宽慰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这怀才就像怀孕一样,时间久了才看的出来,只有天时地利人和一一聚齐才能一鸣惊人,不是每个天才都象诸葛亮一样足不出户,名声就传遍天下,要不那姜太公何必在渭水之滨用那破鱼钩钓鱼,等到七老八十才被周文王请出山呢?

    他这一丝无奈被身边的许老看在眼底,老先生还以为宋涛有些不耐了,于是出面朝那些还在苦苦纠缠着宋涛,欲求一战的士子们拱手道:“今日天色已迟,明朝老夫约了宋涛对弈,还望诸位许他早些休息,为明日的对局养精蓄锐才好。”

    众人听这位德高望重且棋艺高深的老先生如是说道,自然也不好再纠缠宋涛,纷纷作鸟兽乌散,各自离去,宋涛眼巴巴的瞅着刚才本还在邀请自己对饮一杯的几位士子缓缓离去的背影,心中暗自埋怨这许老头眼力不济。这下好了,自己身无分文,怎么可能还在这如同销金窟一般的洞香春之中呆的下去。垂头丧气的和许老告了别,宋涛缓缓走出洞香春,身后是莺歌燕舞、灯火通明,前路却如墨般漆黑一片,偶有数点昏黄的烛火,这让宋涛心中对这一日的经历有黄粱一梦的感觉。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