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章 笑死人的统计-《梦幻初唐》


    第(2/3)页

    这时候的人口增长可不像后世受计划生育影响的那种人口增长.

    这时候晚上是没有娱乐活动的,百姓还大都有夜盲症,天色一暗就看不清楚东西了,所以一到晚上就不出门了.

    不出门能干吗,睡觉吧,哪里能睡那么长时间,当然就嘿咻嘿咻过过夫妻生活了,又没有什么避孕措施,当然这时候的人们也不会避孕的,谁都知道开枝散叶是孝道的体现,没听说吗,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至于说养不起,谁管那么多,生下来再说.于是孩子就一个一个出生了.

    想想吧,连皇帝都是这样的,长孙从六一九年也就是大唐刚建立后生下长子李承乾开始,这么些年就一共生了七个孩子了.

    普通百姓怎么也不会比长孙差了吧,所以这么些年来,每户生五六个是绝对不成问题的,然后夭折概率很高,去掉一半,每户也起码增加两三个孩子了.

    于是就有了人口红利可以享受.所谓“人口红利“,是指一个国家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较大,抚养率比较低,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人口条件.

    有人可能会说,二十年间,生下的孩子都还是小孩,怎么能算到劳动人口里呢.

    这就要说起在古代,或者穷人家来说孩子六七岁就可以算作劳动人口了.

    要知道这时候可是十二三岁就成亲,生儿育女当爹娘的,就可能要养活一家人的.

    四五岁在后世还吃奶的孩子,这时候很可能就跟着下地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家里养着牲畜的可能还要去割草喂养了,五六岁孩子喂牛的乡间地头也不会少见的.

    有人可能会说二十年了,很多人都变成老人了,也不能算在劳动人口里了.这个问题,咱先不说古代穷人家的老人只要能下地就一定会干活这样的话,单说古代人均寿命只有三四十岁,就知道古代基本不存在人口老龄化问题.

    三十多岁就能自称老夫的年代,说什么老了干不动活就纯属扯淡的,这样的人能有多少,屈指可数.

    所以,二十年的蓬勃发展让大唐增加了相当大一匹劳动力.人多力量大,正是有了这样的人口红利,这些可以算作劳动人口的孩童,大唐才能往草原,高原迁徙人口.

    中原腹地的人们不会愿意到草原,高原这样的蛮荒之地,但对于边境苦寒之地的人来说,可以获得远比在原籍多的多的土地,还能享受到五年免赋税徭役的优厚政策,朝廷还发放一年的口粮,足以让他们心甘情愿的背井离乡到一个陌生的环境去从头发展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