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伏魔镇妖-《寻道笔记》


    第(2/3)页

    李煦宁嘴上应了声:“不知道他们在搞什么。”心中则是想到,心思单纯得令人羡慕,真是个不谙世事的小丫头。恍若未觉自己明明比人家还小。

    两人在上清古镇转了两圈,解决完早餐后便朝着上清宫走去。

    上清宫在上清镇东,左拥象山,门对泸溪,面云林,枕台石,是历代天师供祀神仙之所,故有“仙灵都会”、“百神受职之所”之称。为Tc规模最大、历史最悠久的道宫之一。

    此时已逐渐下起小雨,两人冒雨来到福地门。

    这是一座仿宋仿木结构的两层重檐歇山式建筑,檐下有康熙皇帝御赐的“大上清宫”匾额,青灰瓦顶,青灰砖墙,砖券拱门,门上砖额“福地门”,两旁楹联写到:“福地那容凡客到,仙源未许俗人窥”。语句虽极为通俗但却道出了此地在正一派道教中“神仙都所”独一无二的崇高地位,营造出一派神圣庄严的气象。

    穿过龙街,两人来到下马亭,亭前功德碑上刻着“文官下轿,武官下马,步罡踏斗,礼诚神灵”。

    两人打量着这座重檐歇山式建筑,由二十八根柱子支撑。二十八根柱子对应天上二十八星宿。亭中地面镶嵌着九宫八卦阵图。步罡踏斗是正一派道士施行法术的基本功,凌薇忍不住前去走了一遍张天师步罡踏斗礼诚神灵禹步法,步姿缥缈,配合上那绝美容颜,将周围零零星星的游客全部吸引了过来。

    “我没看错吧,仙女出现了!”

    “看起来怎么感觉有点眼熟呢,这两少男少女都是。”

    “神童!没错,是神童和那仙女,昨天在网上看到他们的新闻,还以为是炒作,没想到还真是真的。”

    下马亭立马沸腾了,闹得沸反盈天的,将附近的游客皆吸引过来。现是李煦宁和凌薇,闹得愈沸沸扬扬。

    “好像玩大了...果然是红颜祸水。”李煦宁喃喃吐槽。恰好被靠过来的凌薇听着,作势欲打。

    “你再说一遍。”

    “咳咳,先别闹,看这架势我们还是先跑吧。”李煦宁转移话题。随即拉着凌薇右手转身跑路。

    两人一路奔逃,来到了被题为“玉玺传家,龙虎山中真宰相;金符报国,麒麟阁上活神仙”的棂星门。大略扫了几眼,继续启程奔逃,这儿可不算安全,那堆游客很快便会追上来。

    穿过放生池与东隐院后,李煦宁二人来到了伏魔殿,此时周围还未曾来过游客,李煦宁放开凌薇右手,长出一口气:“呼~终于可以休息下了,那些人还真疯狂。”

    “是啊是啊,真吓到我了,至于吗?”凌薇拍着胸脯附和道,那娇媚的动作看的李煦宁一愣一愣的。

    好一会,两人才开始打量起这大上清宫最为引人瞩目的地方——伏魔殿。

    说起伏魔殿,很多人都会想起水浒传。没错,水浒传开篇第一回“张天师祈禳瘟疫。洪太尉误走妖魔。”说的便是此大上清宫伏魔之殿。故事里记载在上清宫镇妖井,洪太尉放走殿内三十六员天罡星,七十二座地煞星,演绎出一部惊天动地的一百单八个魔君故事。

    伏魔殿建在高台之上,为一座小小的三楹单檐歇山顶建筑,檐下匾额“伏魔之殿”。门上交叉的封条,由历代天师亲自画符、盖印、封贴。大门两边黄布上的图形就是太上老君赐给张天师的水火阴阳镇妖符。门上对联:“千年归匿风平浪静;一旦现形地动山摇”。

    传说张天师创建道教时,大战异教,将号称魔怪的异教领擒住关押,此殿即是传说中张天师关押妖魔的地方。殿中央有一口井,就是“镇妖井”,每代天师都要在井盖上贴封存条,以防妖魔逃脱。井前的石碑,刻着繁杂玄奥的符文。四壁图画表现的是洪太尉误走妖魔的场面。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