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天师赐符-《寻道笔记》


    第(2/3)页

    更何况丹霞一脉和崇光一脉并非普通小派,毫无背景,丹霞一脉是传自麻姑娘娘,麻姑娘娘是谁?那可是寿仙娘娘,已见东海三次变为桑田,“沧海桑田”一词的出处。

    至于崇光塔,虽说清朝以前名声不显,但架不住清朝时期出了个飞升的元玄真人,几百年来最有天赋之人,唯一飞升之人,更是证就那无上脱业位之人,非一般仙人可比。守门道士自然不敢怠慢,哪怕两人带了一堆人前来。

    大概五分钟后,会客厅大门从里被打开,两排道士走出来分属两边站定,随后从堂内走出三名年长道士,定睛一看,中间正是此代天师,其两旁分别是一乾一坤两位道士(道门将男道士称为乾道,女道士称为坤道)。

    先看天师身侧两位道士,左边那位乾道身材高大,他面容清癯,须均已雪白,少说也有九十多岁了。看他走路的步伐,却是沉稳之极,一双眸子十分清亮,绝没有寻常老者那种老眼昏花的感觉,显是修为极高。

    右边那位坤道也是一头白,脸上却是一道皱纹也无,单看容貌,竟似与双十少女一般年轻。她一脸冷漠之色,扫了众人一眼,并未出声。

    唐宋时期是我国道教展的顶峰时期,这一时期的官服对道教服饰的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道士法衣并非胡乱可穿的,譬如张天师的法衣是紫色的,而唐宋时期紫色是宰相的专用颜色,与张天师的地位相匹配。部级以上干部的服饰是红色的,跟在张天师身侧的两位天师府家臣即身着红色法衣。各宫观住持的法衣是黄色的,其余次一级为绿色。而日常穿着以白色、蓝色、黑色为主。

    再看天师,紫袍裹身,髻锁。目如晨星精光闪,气势如虹坐如山。龙行虎步,步不踏尘,行如轻风拂柳,又如疾风过,不采尘。如若不是那满头华,倒真要以为其只有半百之年。

    在李煦宁打量正一众道士之时,现任张天师等人已然来到面前:“诸位可是崇光与丹霞的道长?”同时以一个道家的礼数作为了开始:“诸位无量观!天师道第六十三代传人张培源(虚构)见过诸位。”右手大拇指掐左手劳宫穴,一气相通,左手握右手大拇指,再将右手四指抱住左手形成左手背负着右手心,以负阴抱阳执手礼。

    福生无量天尊是近十多年来一些道教界人士为了应佛教的某佛而喊出來的虚有之神号,古老的称号是无量寿、无量福、无量观,无量寿一般用于见到老者或病患之时用;无量福一般适用于喜庆,或者即将开始进入社会工作之人,对孕妇也可以用;无量观就是通用语了。至于什么无量天尊,那只是无稽之谈,道教有“度人无量天尊”、“福生无量天尊”、“功德无量天尊”等,这些都是完整的天尊称号。但如果省略掉“度人”、“福生”、“功德”,而仅保留“无量”,也就是说将原称号简化为“无量天尊”,那么还是原意吗?

    众正一道士相继行礼,除开天师身侧两道士,其余皆是在拱手礼的基础之上,一边躬身,一边双手于腹前合抱,随着躬身双手同步向下,向李煦宁一行行礼。

    这般大礼着实令得李煦宁一愣。天师执手礼是对于同辈之间的,玄真与元柳各为一派之主,倒也当的上。但他们四人可不够资格。在玄真元柳执过手礼后,四人忙是作楫回礼。

    凌薇偷偷朝李煦宁吐了吐舌头,给了他一个眼神,“还好以前师傅教的时候觉得好玩多多研究过,要不然就得出大丑了。”配合上那绝美的脸蛋显得格外清新。

    会了意的李煦宁微微一笑,并未再次用眼神交流,此时可不是个交流的好时候。

    随着天师进入会客厅,依次坐定。

    “诸位同道今日前来拜访,有失远迎,还请诸位莫见怪。”

    玄真道人摇摇头表示无事,同时道:“此番前来目的主要是为元柳仙子的弟子,顺便拜访一番。还望天师切莫见怪。”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