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五人退出皇居后,天皇特命内政部官员带领他们参观RB横滨军工厂和富士山。 濑户内兵工厂是RB最大的兵工厂,日军的十余艘航空母舰和大多数战列舰,均有此地驶入浩渺无际的太平洋。此外,大多数日军的武器装备,也系该厂制造。日军内部有一句俗语“可以无京都奈良,不可无濑户内兵工厂。” 一名女宣讲员分花拂柳地走来,对着墙上的图片,讲解道:“濑户内兵工厂由大清马关赔款建造而成。当时,帝国本意是要求赔款三万万两白银,奈何神刀馆刺客小山丰太郎枪击李鸿章,李鸿章以安全不周为由,避而不谈。伊藤博文相最后同意削减一万万两,而勉勉强强把这个兵工厂建立了起来,如今已是远东最大的军事重镇。” 看到其他人脸上和颜悦色的表情和女宣讲员柔曼的声音,秋津奈绪痛心疾。他记得离别家乡赴京求学时,父亲赠与他一本书。用蓝纺绸包裹着,他拆开一看是线装本梁启的《李鸿章传》。 父亲说:“士不可不弘毅,近代国势沦沉,倭寇跋扈,李鸿章以耄耋之躯,颓死之年,同列强周旋,含恨而终。这本书我送给你,你要时时翻阅,勿忘国耻。尤其是李鸿章与伊藤博文在春帆楼的对谈,他的弥缝补苴,与伊藤博文的盛气凌人,这里面浸透的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血泪史。” 秋津奈绪依稀记得,年已不惑的父亲,对他的殷切期望。他更不能忘记,书中李鸿章令人哀怜的描述,他面前浮现出春帆楼的会谈场景: 李鸿章巴望着嘴问道:“总请再让数千万,不必如此口紧?” 伊藤博文拂袖道:“屡次言明,万万不能再让。” 李鸿章又乞求道:“赔款既不肯减,地可稍减乎?到底不能一毛不拔!” 伊滕博文勃然大怒:“两件皆不能稍减,不能稍改。” …… 伊滕博文虎视眈眈地瞅着台湾:“换约后一月内两国各派大员办理台湾交接。” 李鸿章分析形势道:“一月之限过促,总署与我远隔台湾,不能深知情形。最好中国派台湾巡抚与RB大员即在台湾议明交接章程,其时换约后两国和好,何事不可互商?” 伊藤博文寸步不让,骄横十足地说:“一月足矣。”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