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一文渡、渡老-《大道问玄》


    第(2/3)页

    “这便又要说回‘因果轮’了。”三号耐心地解释,“话说修士获取‘因缘果’的方法逐渐成熟后,便慢慢形成了一种叫做‘因果轮’的体系,普通的修士,亦可以借由一种类似于传送光阵,被唤作‘真凡道’的通道,往来于初始界与方界之间,进而与凡人缔结因缘,催生出因缘果的。至于你问大修是如何现并往来初始界的,这我便不清楚了,天知道他们有没有其他的手段。”

    “等等!”方守忽然意识到了什么,“你说去往初始界,需要经由一种叫‘真凡道’的东西,可我们方才途径的,并不是‘真凡道’啊!”

    “对啊”二号苦笑着说,“你果然也察觉到了。我们一直称呼试炼通道为‘传送光阵’,原因便在于,这里,并非是真正的初始界了!”

    “哦?这又是何故?”方守顿时不解,缘是在他看来,眼前的场景,与自己印象中的碧波湖、一文渡并无差异。

    而说起来,这一文渡的船夫,倒也颇为不凡,乃是十里八乡,碧波湖上,唯一的一名渡者。

    之所以说是唯一,乃是碧波湖环缀天府,富庶者多,旁邑百姓,多能自给自足,纵有何所需,需前往京都,也多走6路,极少水路通行。然而水路难走,却能与湖对岸的天府京师大学堂,成笔直的一条,故家中有小子的,皆都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合力开凿出一条水道来。

    只是水道有了,船工却不好找,这便得说回此老,真真算一奇人!

    自大玄定元、天府建都以来,该老独身来此,不嫌酬劳低微,摆一舟筏而渡,距今,已余五十年载。但好事多磨,风水轮流转,到了后来,几位雇主家境不济,再无力承担费用,渡者不但没走,反而改头换面,自立一规矩,号曰“一文渡”,乃是——

    但凡来者,无需赘述,只需扔上一文,便可上船求渡,且不限路程远近、行李多少,乃是无一不载,无一不渡。

    期间,纵有休船时,也是因风浪太高,无人敢渡罢了,故邻邑的百姓,亦多称此为——“永渡”。

    唯一称奇的,是这船家似因有难言之隐,终年面蒙,从未现过真容,且从不通报姓名,故其名号,也由开始的渡哥,变成了后来的渡叔,到现在,俨然成为了人们眼中倍受尊敬的渡老了,即便,是县里最有名望,甚至有功名傍身的先生,见了渡老,都得先拜上几拜。毕竟这么多年,又有哪位邻县的先生,没曾受过渡老的一渡之恩呢?而方守更是于早前,在京师求学时,便常听京畿二县的学子,提及这位船家,如今闻名不如见面,他倒是有些好奇地打量了起来。

    透过引路石,方守的神念在渡老的头顶,现了这样的一段信息。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