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太行书院-《武破三国》
第(2/3)页
苏辰在仆人的招呼下坐下,等仆人下去后,才和蔡邕寒暄几句,逐渐引入正题,说道:“岳父,徒儿有意在九原县建立一间书院,为五原郡,为并州乃自大汉培养人才,凡是进书院学习的学子,苏家可以全程资助学费,不让学子们花一文钱,这些学子结束学业后,来去自由,苏家并不干预,不知岳父以为如何?”
“哦?”蔡邕听得十分动心,毕竟他也不想荒废了这大好的年华,不过这建议虽好,对于苏家貌似并无太多的好处,于是问道:“星宇为何想建书院呢?”
苏辰于是把心中的来龙去脉说了,蔡邕听了问道:“星宇,不知你打算每年招收多少学子?是否允许寒门子弟进学?”
“这当然是多多益善。”听到寒门学子这个话题,他也知道岳父想说什么,于是说道:“这寒门学子自然可以报名,不瞒岳父,徒儿的夙愿便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寒门学子举步维艰,更需要苏家的支持,所以书院的主要对象便是寒门子弟,毕竟那些世家子弟可看不上苏家的这点支持。”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蔡邕咀嚼着这两句话,眼中精光一闪,心里缺水十分震撼,他没想到这个徒弟竟然能够说出这样的“豪言壮语”,实在是难能可贵。
不过他也担心一个问题,苏家如此重视寒门弟子,会不会引起那些世家的反对呢?
这个问题仅仅是在脑中一闪而过,蔡邕对此并不担心,毕竟这些人才都是为朝廷培养的,任用谁为官是朝廷说了算,可不是苏家说了算,所以不存在这个问题。
“你的意思是想让为师当书院的山长?”
“正是!”苏辰直接说出了自己的来意:“这间书院我将其取名为太行书院,太行书院的任山长自是非岳父莫属,如果没有岳父在此坐镇,这太行书院怕是难以吸引学子们侧目了。”
要想建立一间书院可不是小事儿,如果没有名师坐镇,试问哪个士子会慕名前来呢?
蔡邕的地位纵然不如郑玄卢植这等大家,可毕竟也是清流中响当当地人物,尤其是密言七事让其声名大噪,有蔡邕这棵梧桐树在此,不愁引不来金凤凰落巢。
看着他诚恳的眼神,蔡邕想也没想便点头答应了,既然这个做徒弟的都有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决心,他这个做师父的又怎能落于人后呢?
于是,在蔡邕出山之后,太行书院的雏形便有了,地点不是别的地上,就在原先的崔家大宅,算是合理利用。
崔府的地盘可比苏府大多了,用来做书院却是再合适没有,一切衣食住行全都有,只需要把门口的牌匾换了就行。
这第一届学子大多都是依附于苏家的各大家族中的子弟,还有一部分则是苏家的家生子佃户一类,这些人在苏辰的要求下也都进入书院学习,总共有近五十名学子。
如此多的学子光靠蔡邕一人是不行的,为此郭家主也在郭文的劝说下担任了书院的教授和名誉山长,负责教导蒙学,蔡邕则是负责教导高一级的学生。
这个配置不可谓不豪华,郭家主虽然没有出仕,可郭家家学渊源,身为郭林宗的后人,学问那也是丝毫不弱于人的。
书院的事情交给蔡邕去负责,他也就不管了,狼骑暂时也不需要他多操心,卸下了大部分担子,这才把心思转移到自己的武学修为上来。
他如今乃是洗髓期的修为,在师父的日夜指点下,两个月之后终于踏足炼脏换血境界,如此便可以修炼长生诀了。
长生诀短短五千字的心法早就被他记得滚瓜烂熟,至于枪法,刀法和剑法的招式,他也记熟了,不过是那种纯粹的记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