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 帝国劳工阵线-《1937全球速递》
第(1/3)页
约翰在斯多勒的别墅度过了一个非常不错的周末。笔』趣阁Ww『W. biqUwU.Cc比起那些故作高雅,说起话来云山雾罩的巴黎名流,约翰感觉这帮豪爽、直接的德国佬更投他的脾气。
而这些德国人也非常欣赏约翰的坦诚和包容。在德国被欧洲社会普遍敌视的情况下,约翰这个对德“充满善意”的美国年轻富豪很快就获得了他们的心理认同。
接下来的几天,约翰在斯多勒的安排下,参观考察了基金会名下的各项“objckte”业务。约翰对这些产业的经营情况并不太关心,反正他已经打定主意要把这些企业的股份都卖出去了。
在参观这些机械加工、煤炭化工和氮肥生产企业时,约翰更感兴趣的是纳粹德国如何管理工厂和工人们。
要知道,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德国失去了全部的海外殖民地。在缺少原材料产地和商品倾销市场的情况下,他们在1929年经济危机中遭受的冲击更为严重。
可为什么现在欧美各国工人运动一浪高过一浪,德国工厂却能这么和谐稳定、兴兴向荣呢?
在考察过程中,约翰在工厂里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组织——欢喜力行团(kraftdurchFreude,简称kdF)。这是一个隶属于帝国劳工阵线的下属组织,以“通过快乐获得力量”为宗旨,负责组织工人们进行文化娱乐、体育锻炼、户外运动、旅行休假、疗养保健等活动。
这个组织甚至拥有自己的船只、旅馆、疗养院以及其他设施,并以极低的价格为会员提供服务。约翰打听了一下,帝国劳工阵线的会员去大西洋上的马德拉群岛度一次假,连往返路费在内一共只花差不多25美元。去阿尔卑斯山进行一次滑雪旅行,每星期只要11美元,这里面还包括了车费、房费、饭费、雪橇租赁费和雇佣滑雪教练的费用。
纳粹党里还是有能人的啊,约翰在心中暗赞。经济危机的情况下,高端消费场所本来就门可罗雀,经营不下去了。政府用低价收购这些产业,再将它们向普通工人开放,以组织集体疗养等方式来弥补低收入对工人积极性造成的影响。
前世苏联也曾经出现过这种“泡得起温泉,啃不起面包”的情况。一方面国营商店的食品柜台里空空如也,工人们拿着大把的卢布买不到东西。另一方面,工人阶级却能享受到免费的教育、医疗服务,每年还有机会去索契甚至古巴公费疗养。
约翰默默算了一下,这些德国企业在工人劳动报酬、社会保障和养老金等福利体系上的投入还不如联邦快递公司呢。这些德国工人的平均收入还不到联邦快递公司员工的三分之一,物质生活也很匮乏,甚至一周才能吃上一次肉,但他们的工作热情和精神状态却比一般的美国工人好上不少。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