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捐钱修路留名(上)-《唯我中华》
第(2/3)页
一年半多时间过去了,高德利名下的两个工厂早已经建设完毕,正式开工,每个月都为高德利带来丰厚的收益。
正好此时,新都县开始修建通往其他城池的公路,而新都县到下属各个城镇的路线不在公路修建计划之内。
高德利虽然在新都县县城外建立工厂,一年中有近一半的时间都住在新都县,但是剩下的一半时间还会回到高屯镇居住,可是高屯镇到新都县的土路让高德利十分厌恶,即便再怎么修路,下几场雨后又会恢复原样。
看到新都县修往其他城池的水泥公路,高德利顿时眼睛一亮:修建一条新都县到高屯镇的水泥公路不就完事了,只是不知道需要花掉多少银子才能将这条水泥公路修建起来。
经过高德利的一番了解,高德利现,修建这条将近11公里长的水泥公路的费用,自己还是承担得起的,毕竟还有两个工厂在源源不断为他创造财富,足以支撑高德利将这条水泥公路修建起来。
确定要修建这条水泥公路后,高德利寻求新都县政府帮助。
新都县政府一听高德利的想法,立即表示支持,有困难的地方,新都县政府都会尽量帮助解决,另外新都县政府还把这件事向上级汇报,最后出现在颜学义面前。
颜学义转念一想,突然有了一个好想法:私人捐钱修建公路,可以用自己的名字为公路命名,这样修建公路的人的名字就会随着其修建的公路流传下去,这么做会不会吸引更多的人捐钱修路?(高德利是自己花钱修建公路,最后公路由交通部统一管理,所以也可以说成捐钱修路)
同时颜学义还命令中华日报社记者前往新都县采访高德利,准备把高德利树立成一个典型,让治下老百姓都知道高德利的事情,最重要是让那些富人了解这件事,从而自捐钱修路。
八月一号,《中华日报》第十六期正式行,经过一段时间酵后,大部分老百姓都知道在蓉城市新都县有个叫高德利的大善人,他捐钱修建了一条水泥公路,而这条公路被命名为“高德利路”。
普通老百姓纷纷赞扬,不过更多的人则是在想自己的家乡为什么不出一个这样的大善人。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