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7章 迎接-《回档一九七八》
第(2/3)页
“你让邵先生将余下的资金用来投资,估计什么时候到账?李默,既然上面批准,我们学校得有一个合理的预算,还有在暑期最好将石大改建与扩建。我们已经将招生名额都放出去了……”
“理解,这笔资金估计到账会很快,大约在十月之前,早呢,可能九月初就到账了,也不是五千万,若是运气差,到时候只有七千万,运气好到时候会有九千万。就着这些资金安排吧。”
“这才几个月?”老陈整傻了眼。
“若是没有这个能力,宜丽如何在短时间内募来二十亿?但校长,这些钱挣得,多少是招人恨的。”
“李默,你放心,我绝对不会说出去。”
老陈喜滋滋地说,若是有这么多钱,能做不少事了。最少到了明年,华理大能在全国高校排名中往能挺进五到十位。
“校长,这些钱花掉就花掉了,不要小看了与宜美的联手,未来则会替学校来到更多的收入,这才是长远之计。”李默戒告地说。做学问,自己不如老陈,但在管理经济上,老陈肯定不及自己。
“对你们宜美的研究,学校一直很重视的,李默,要不要我放暑假去一趟光电所,替你打听一下?”
其实两人都有些书生意气,得到别人的好处,那怕这些好处不是装在自己口袋的,也想要报答别人。老陈琢磨一下,自己能帮助李默的就是这件事了。
“校长,这不急,我现在的钱一起投资下去,暂时不想挪出更多的资金出来……明年吧,明年你带着我一道过去,甚至我会找到领导,让领导们也替我们出面。”
这是晶圆与芯片,李默不动手便罢,一动手,上面同样会重视。
7月1号,杨叔将人民日报拿给李默,李默终于看到茅于屎写的那篇文章,《过关有风险,关后是平川》。
反正这陀屎一直用一些似是非是的言语,误导着国家与老百姓。
第二天,人民日报又刊登记评议员文章,现在闯物价、工资等改革难关,虽然有风险,但更重要的是有诸多有利条件。
这个背景就是以前中国的物价一直失调,就如一块成本只要十块钱的手表,农民得用一千三百斤稻谷去换。因为才改革时一斤稻谷只有八分钱一斤,手表不管成本多少,但售价平均起来得有一百块钱。
一千三百斤粮食对于农民是什么概念呢?
就用李默家八十年代初来比较。
五亩来耕地,是一百平方丈的,相当于八亩半标准亩,在种子农药化肥皆跟不上的情况下,即便种双季稻,产量也不易达到一万斤。种子农药化肥农用税水电费以及其他杂七杂八的摊派,最少去掉一半以上,余下的不过四千斤稻谷。一家几口人还要吃上两千来斤,也就是辛辛苦苦载了那么多水稻,还是最苦的双季稻,不穿不用,所得不过一块来手表。
有的农村即便到了现在,米价也涨了,但在没有什么副业,与其他收入,又没有子女外出打工,那么依然过着极苦的生活。
城市肯定比农村好得多,可同样问题多多。纺织医药等轻工业是暴利,煤炭、化工与冶金等工业原料与矿产品却在长期亏损。但让人一直不解的,明明煤炭在亏损,纺织等轻工业由于原料与燃料跟不上来,却经常处于半停产状态。
一些基本设施与土地则根本不被承认是商品。
因此国家开始小心地调升了粮食油料等十八种农副产品的价格,又调升了焦炭与钢材等原材料价格,提高了一些货运价格。这些调控也比较合理,但问题给老百姓留下了一个印象,那就是国家不管是调还是放,结果都是涨价。
开始时放与调,都很小心,虽然也引起一些小哄抢,但问题不算严重。
直到84年,国家无奈之下,渐渐推出双轨制度,引进市场经济。
可执行下去,又带来更严重的后果,新华社一名记者曾经历过这样一件事,在津城某旅馆里,一名“倒爷”将一张钢材提货单卖给同房的另一名“倒爷”,每吨加价2oo元。第二名“倒爷”又把提货单卖给第三名“倒爷”,每吨又加价2oo元。就这样,提货单没出旅馆就倒腾了4次,这批钢材由每吨7oo元蹿到16oo元,4个人不费吹灰之力赚得暴利。
金钱与权力明目张胆地勾结,贫富分化迅加剧,引了极大的民愤。为什么俞通贵痛恨李默他们,并且班上许多同学附和俞通贵……就是这时代的产物。
也有许多人清醒的,比如陈芸,认为不能太过激进。可是******这些“专家”不停地吹风,国家确实是在生着许多丑陋的现象,先是真人坚持,随后总设计师也默许了,说,不要怕冒风险,胆子还要再大一些。如果前怕狼后怕虎,那就走不了路。
闯关闯得轰轰烈烈,倒得更是轰轰烈烈。而是逼得真人……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