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弟弟(上)-《回档一九七八》


    第(2/3)页

    “你说得轻巧。”

    “爸,你再想。”

    “你是说大棚蔬菜……?但是我家的技术。”

    李默的技术就是李家的技术,而且石头城哪边的关系,全部是李默打通的。

    “爸,公社领导都关注了,我们还能不能敝帚自珍?而且是乡里乡亲的,求上门,能不能不同意?”

    “人一多,准得乱。”大道理李广平说不出,不过质朴的道理他还是能明白的。李默精心地挑选这九户人家,一是对李家不错,二是相互之间没有恶劣的冲突。不过将整个塘湾老生产队几十户人家拢在一起,矛盾就多了。即便李实布,还与几家人闹疙瘩呢。

    “爸,乱就乱呗,反正用不着你操心,操心的是李实布李强,甚至是大队与公社的领导,你还想带这个头啊?今年罢了,到了下半年,大家都学会了这种技术,你还能有什么话语权?也不能带这个头,要这个面子,我家赚了钱,得到了实在的好处,这才是真格的。”

    也不是不能要这个面子。

    在农村想要话语权,不是凭借能干的,除非你真的能干到极点,李广平肯定不行了。

    不行,那只能凭借兄弟多与拳头大,李广平更不行。

    另外,几年后市场经济开始,到时候也不用去石头城了,会有许多菜贩子主动找上门,没有石头城蔬菜局这层关系联系,政策再变得宽松,互助组失去了意义。也不用各自的矛盾,即便没有矛盾,自己儿也散掉了。

    但不是没有好处,去年是李默的带领提议,也是李默的技术,更是李默打通了苏省哪边的门路。不过没有看到收获前,大家都担着风险的,皆属于创始人。

    今年则不同,其他人是看到好处的,是属于来捡便宜的来沾光的。

    无疑到时候会领李家的情义,最少不敢明目张胆地对李家持强凌弱,更不会象三丫子所说的那样,你家幸亏李大富搬到曹镇来,才变好的。也许是变好了,但受了多少窝囊气。

    外部环境多少会改善,家里收入也高了,一家人吵嘴的现象同样也会自动减少。

    可能是有点儿不公平,但上哪儿找绝对性公平?

    李广平还是有些不甘。

    李默又说道:“爸,这是临时之策,钓黑鱼甲鱼是从水里刨出来的,大棚蔬菜里从泥里抠出来的,虽挣了钱,但是极辛苦的钱。只不过我想出这几种方法,让家里临时过渡一下。只要两三年,两三年……”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