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 三个火铳手-《太平洋皇帝》
第(1/3)页
严格意义上讲,火铳并不是火枪,别看只有一字之差,两者的差别几乎大到了天,“枪”是一个近现代的概念,指的是拥有瞄准装置及固定弹道靠化学能量催的非接触武器,是否具有“瞄准”能力,是两者之间最大的区别。『笔 Ω趣 阁Ww』W. biqUwU.Cc
换言之,“铳”是没有准星的。
虽然也是靠火药催,将弹丸击出去,但打得中打不中就两说了,由于古代冶铁技术的落后,早期的火铳口径大得吓人,击过程中弹丸在枪膛内上下震荡,不但白白消耗了自身能量,降低了初度,最要命是,在射出枪口的那一刹那,方向是随机的,并非位于同一条直线,事实上,随着射击距离的增加,百米外成功击中固定物体的概率不过百分之五,遇上天气不好的时候,这个数字甚至更低。
说白了,就是瞎射。
这一情况,直到膛线的横空出世,才生根本性的扭转,不过那也要等到一百多年后了,至于子弹的出现和大规模使用,则是十九世纪的事了。
朱慈煊还记得以前看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战争电影,英勇无畏的骑士冒着枪林弹雨冲锋,甚至到了十几米才从容不迫地拔除刀剑近身搏杀,那根本不是因为他们勇敢,而是早期的火枪准头实在太差了。
因此,才产生了西方军事史上的一朵奇葩——“站桩式”射击队列,也就是那种类似于枪毙犯人时用的队形,靠群体射击形成的弹幕,增加杀伤命中率。
而这一“站”,就是近三百年。
明军的火器部队总共就那么三百来号人,这种方式不值得借鉴,朱慈煊要另辟蹊径。
“沈提奇,叫将士们打一次靶,孤要亲自观摩。”
“得令!”
沈提奇抱拳启身,指挥手下的麟趾卫在靶场待命,他们琢磨这些火器也有十几天来,怎么开枪,怎么装药,一整套程序,并不陌生。
“殿下请”
朱慈煊被带到了靶场旁边的一块空地,在这里,他能清晰的看到每个人的一举一动,射击的靶子靶子并不远,只有二三十米。
待将士们准备好,沈提奇一声令下,射击声砰砰响起,对面的草头靶子接二连三的倾倒在地,冒起了袅袅白烟。
每人只打一,射击很快结束。
“殿下”沈提奇上前来。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