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话:九重困物-《肉粽客》


    第(2/3)页

    “九重乾坤兜?”

    老爷子点点头,见我眉头大蹙,又提醒我道:“你对历史有研究,你再好好看看这九重乾坤兜,然后想一想,历史上有没有什么布料……是水溺不坏,火灼不毁的?”

    听老爷子这么一点提,我突然想起来,一拍大腿,“爷爷说的……难道是火浣布?”

    “对,就是火浣布。”

    这火浣布啊,也称火烷布,出自先秦《列子?汤问》,文曰:“火浣之布,浣完必投于火。”我以前在书里见过这种材质的布料,说简单点就是古时用石棉纤维纺织而成的布料,因为不具有可燃性,而且丢在火里还可以去除布料表面的污秽,比水洗方便得多,故而得名。

    火浣布在历史上还有段典故,说是自打先秦至俩汉时期,天下一直流传着有种火烧不坏的神奇布料,名为“火浣布”,而魏文帝曹丕则认为这种布料完全是无稽之谈,根本不可能存在于世,然后还将这种想法收录进了自己所著的《典论》之中,魏明帝曹睿继位之后,便将父亲曹丕的《典论》全数刻到了石碑之上,以昭告天下。可后来石碑刻录完成之后,有好事者便上书魏明帝,说是有西域特使前来献宝,献的正是先帝所否决的火浣布制成的华衣袈裟,魏明帝不信,直到西域特使当着他的面展示其“火烧不坏”的特点之后,魏明帝这才大感尴尬,逐命人将石碑上关于火浣布的论述给全部铲掉了。

    除了典故之外,我国古代神话里也有这东西的记载。相传中国龙脉之的昆仑山共有九重天,九重归一,自撼不动;而在这九重天的外围,还环绕着终年熊熊燃烧着火焰的八十一座大山,在这八十一座大火山上,生活着一种体型比牛还庞大的巨型火鼠,传说这火鼠有千斤重,达俩尺长,周身毛细若蚕丝,它们住在火山上的火种里,浴火则全身通红,出火则周身雪白,先古时期的人们趁这种火鼠离开火种通体雪白的时候,往它们身上泼水便可将其杀死,再用它们的毛织成衣物,则遇火不毁,浴炎洁清,人们就把这种布称之为火浣布。当然,也有人说这东西是日南郡北景县一种体型小巧的火鼠毛皮编织而成的。

    我对火烧不坏的火浣布也有些耳闻,但别说九重昆仑八十一火种山头那些体硕如牛的变色老鼠了,就连北景县那种正常的小火鼠都没见过,更别说用它们身上的毛制成的火浣布。所以当听老爷子说出这就是火浣布的时候,一时间还有点转不过神来。

    “咱家祖上……还有这厉害玩意儿啊?”我愣愣问老爷子。

    老爷子点点头,“从隋唐年间就传下来了。”

    我眨巴眨巴眼,又说,“不对啊……爷爷,咱家祖祖辈辈都是拉车的,拿这玩意儿做什么?莫不是铜钱烫手,得拿这火浣布袋收装?”

    老爷子摇摇头,叹息道:“确实是用来装金银宝器的……但却不都是拉车的赏钱呐。”

    这话说的悬乎,我听出来老爷子话中有话,于是也没接口,等着他继续往下说,不想,老爷子颤巍巍的冲我们身后的门栏处喊了一句。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