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6新财路-《梦回当年》


    第(3/3)页

    其他人不知道其中玄妙,只是外行看热闹,可见十里八乡颇有名气的老教师这番作态,瞬间对眼前的小毛孩高看了几分。

    曹铭一副对联写得很接地气:

    胡家好店有口碑不必多言只须吃喝;

    振国食肴无门槛何妨长坐尽管招呼。

    那卖吃食的汉子虽然对书法鉴赏一窍不通,更不懂横锋入笔,蚕尾收意之类的,但是本能觉得这小娃子写的东西看着舒服端正,起码看起来比那些摊子上批量印刷出来的对联好看。

    曹铭写完,胡老板朗声读出来,读完还咂着嘴装摸做样品味一番,现自己脑瓜子里实在想不出什么评价的话,只能一个劲地拍手叫好:“联写得好,字也好!”

    小师父,我老胡说话算话,这副联我买了,你给个价。”

    刚才还是小娃小娃的叫,现在就改口成了小师父。不管过了多少年,中国人骨子里都文化人读书人之类的群体还是抱有一定的尊重的,尽管现如今这种尊重别稀释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曹铭在心里对老胡翻了个白眼:这对联里都把你名字写上了,不卖你卖谁?

    围观的看客们啧啧交头,有几个肚子里面有墨水的人瞪着眼睛左看右看,看出点门道:

    这娃写的字体非颜非柳,完全一个野路子……

    话还没说完,那个退休老教师却适时上前,道:

    “小老板,也给我写一副。”

    先前还忙着在这字上找毛病的几个人见到这个架势,立马识趣地闭了嘴。这冯老师既然开了这口,那也就是肯定了这小娃子的字了。

    曹铭心头嘹亮,只觉告诉他,眼前这个两鬓斑白的老人不一般,至少在这一片乡民心中地位不低,但是他常年在外寄宿上学,并不认识这个老人。

    曹铭客客气气询问:“大爷有什么要求?”

    老人笑容温煦,语气和蔼:“你自由挥,喜庆一点就好”

    曹铭不敢在行家面前过多卖弄,也没自作聪明地摇把人家姓氏镶嵌进去,想了想,直接写了副比较中正的对联。

    老人耐心等笔墨风,不等曹铭提醒,主动掏出五元递给一边的丁香。

    曹铭眉毛一跳。

    这老人这么做,基本上变相帮曹铭定了个价。

    五元一副对联,在当时相当高了,像其他摊位批来卖的对联,就是最大尺码、最大字号也差不多这个价。

    有个年轻小伙憋不住:“这娃子的字真值五块?”

    老人拿着丁香系好的对联,依然温煦如初,不过并没有直面回答,:“那句话怎么来着?不拘一格降人才!

    这对联不是值五块,而是我现在兜里只剩五块、、、”

    围观的人轰然。

    对于老人的话,有听懂也有没听懂的,有趣的是,很多没听懂的装作听懂,很多听懂的却开始装作没听懂。

    好几个机灵人家等冯老师刚走,后脚就上前:“按照冯老师的规格给我们整一副,喏,这是五块,刚才我们可都看见了,跟冯老师都是这个价,不能涨了啊。”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