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四十二章 五鬼撅,婴儿哭-《滴血瞳》
第(2/3)页
“老崔,把那捆仙绳给拿过来,栓在那柱子上面,我先下去,明丽第二你垫后!”老崔点了点头,从腰间拿出了捆仙绳便朝着那拴牲口的柱子那边给走了过去,正在此时,一阵阴风蓦地刮起,我们几个都被这风给刮的有些东倒西歪,旋即便听到身后一声“呔”!
我们回头,却看到一件漆黑色的宽大道袍,迎着这一阵阴风,慢慢地飘荡着,这道袍却显得很是奇怪,并非正统道袍,并且这身道袍的黑色,却也并不是正统黑色,而是显得阴气缭绕的一种感觉。我定睛一看,正是那孙台先。
而他的手中竟然拿着一件法器,确是那金刚橛。
金刚橛,译音为伐折罗枳罗迦,为立于修法坛四隅的小柱,又称四方橛、四橛。大的金刚橛通长29厘米、直径5.2厘米,小的金刚撅通长18厘米、直径4厘米。
金刚橛原是兵器,后来被藏传佛教吸收为法器,有铜、银、木、象牙等各种材料制成,外形上大同小异,都是有一尖刃头,但手把上因用途不同而装饰不同。有的手柄是佛头;也有的是观音菩萨像,头戴五骼髅冠,最上端又有马头。它含有忿怒,降伏的意思。修法时在坛场的四角树立,意思是使道场范围内坚固如金刚,各种魔障不能来危害。
刚橛是去除障难最普遍的本尊之一。举例来说,莲师是修大忿怒金刚成就的,但刚开始他先修金刚橛净除障碍,经过净障,再修其他法门,最终证得各种成就。因此,金刚橛以净除障碍闻名,也是诸佛的事业化身。
而它去除业障,用法则是:宜以佉达罗木作橛四枚,其量为二指。应折忏其一头,稍露橛头。四方已定后,又量角络(对角线)。校正毕,复量中心。在其中心打一橛子,在其他四角各置一橛。在第二院及最内院,四角各置一橛。(中略)应取乳木作橛子,头应如金刚。应以佉陀罗木作橛四枚,各长八指。(中略)宜钉四角。檀之四角应钉佉陀罗木之橛,若无此木之橛,铁、紫檀木之橛亦可。长应为十二指,四指入地。
在日本使用木檀,橛之长度为二一至三四公分。橛中作柄,立於檀之四隅。其形态是在轴中央附以鬼目,上下饰以带所系住的莲华,以上下为钴,钴部为六角或八角,素纹之钴者称为金刚界橛,饰以细长莲瓣者称为胎藏界橛,此外,钴的前端饰以宝珠或莲华之蕾。其中饰以宝珠者,用于灌顶,而素材方面,和经说明所列的传达罗木不同,以金铜制者较多,木制者次之。
金刚橛谈到四种橛─物质橛、慈悲橛、菩提心橛及智慧橛。物质橛,是实际制作的橛(普巴)。我们用特别材质的木头或金属来制造它,修法加持,观想,然後保存它,用来击破外在的障碍。慈悲橛,基本上就是慈悲心的修持,橛要有刺的对象,它的对象就是众生,必须把它用在众生上。菩提心橛,就是修菩提心,这是合修相对菩提心和究竟菩提心的另一种形式。我们将这个橛刺在方便上,智慧与方便,方便是对象,这很复杂。最重要的智慧橛。智慧橛就是整个阿底瑜伽的教授,例如大圆满教授。智慧刺的是无明。
主要象征着怒相神金刚橛神强力无比的佛性,金刚橛神有效地灭除一切障。梵文词汇中有“大钉”“道钉”之意。三个橛身代着对“三世”和“三界”的控制。金刚橛是许多宁玛派传承大师常用的器物,他们右手挥舞金刚橛或将其别在腰带上,手持金刚橛可以刺杀十方障魔。但左手挥舞金刚橛时,右手一般要配有一个金刚杵或金刚锤,这样才能钉住障魔。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