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五章 二哥丰-《滴血瞳》


    第(2/3)页

    而关于这“二哥丰”,在《6判手卷》当中也是有记载的,相传,他原名**丰,14岁时乘红头船到暹罗谋生。35岁当上“华暹十八帮”中一个私派的副头领,帮派大哥过世后,“二哥丰”升任“大哥”。

    他却谦虚地仍称自己为“二哥”,这便是“二哥丰”名字的来历。他以和为贵,改造帮派,并开始了博彩业。    后来,他资助孙中山的民主革命,并与他义结金兰,    孙中山赞其“有智有勇”,“二哥丰”遂改名为“智勇”。

    时潮州人“过番”,绝大多数是不得已才去,用潮州话讲是走尾条路。家中有一亩几分田园,一个谋生的生意档位,是不轻易离乡背井“过番”的。旧时“过番”必带“三件宝”:甜粿,就是稍微晒过的年糕,这是旅途充饥的口粮。

    市篮有盖的深筒型竹篾篮,有提手可单肩背负,用于装行李物品用。

    浴布,约一米半长的长方形花格棉布,洗脸、洗澡用,可围遮下身。铺地可当席睡,可捆绑或兜揽东西。抓住一头挥动可抵抗来犯歹徒,听说,蘸水后更有力度。这三宝,突显了“过番”客的酸楚。

    “二哥丰”生于清咸丰元年。潮州府海阳县大和都人。因他达后在淇园临近另建一个附属的新乡,故通常说他是新乡人。

    “二哥丰”9岁那年,两度赴南洋谋生的父亲郑诗生客死异邦,家境贫寒的他,随母佘氏到处流浪乞讨。母亲改嫁到澄海南界村后,“二哥丰”不愿做“贴秤仔”随母。他就到后陇和安寨内姑母的婆家放牛、割草、拾粪。

    清同治初年,14岁的“二哥丰”得到族亲、当铺头家郑育文“送顺风”的19个银元资助,带着甜粿、市篮、浴布,从汕头搭乘红头船到暹罗谋生。

    开始,他在红头船码头潮州人开的货栈里当跑街小伙计。有点社会经验后,独闯北部边陲北碧府,先做苦力,略有积蓄后,便贩运药材、布匹等物回暹京三聘街出卖。一次贩运货物途中被强人劫取,“二哥丰”险些丧命。

    他认识到必须聚集一帮志同道合的兄弟一起做事,才能在暹罗立足。    16岁那年,他加入太平天国康王的逃亡部将、人称“大哥莽”的潮州人林莽的反清复明洪门天地会的外围组织“华暹十八帮”中一个私派。

    35岁,他当上该帮派的副头领“二哥”。林莽过世后,“二哥丰”升任“大哥”。他却谦虚地要人仍叫自己为“二哥”,这便是“二哥丰”名字的来历。    升任“大哥”后,“二哥丰”提倡和为贵,避免用暴力解决争端,同时注重与王朝保持协调,减少对抗,亲和民众,逐渐把帮派组织改造为合法的社团组织。

    当时暹京有个“荷兰生”的帮会,由荷兰人和暹罗人组成,颇有势力。一次,法国王子来暹京旅游,被“荷兰生”绑架。“二哥丰”出于正义,率会众十余人救出法国王子,名声大振。势力小的华暹帮会纷纷借重或投靠他,暹罗王也对他刮目相看。

    暹京的博彩业“花会厂”,是王朝的重要税源之一。但这一行业,历来黑社会和帮派势力插手其中,难以掌控和经营。因“二哥丰”势头正旺,暹王拉玛五世便请他承包全暹京花会厂。    “花会”本是中国民间的一种赌博形式,旧时在粤东闽南最为流行,它是潮州人传入暹罗的。

    花会厂设有司库、总管、批脚、保镖、侍者等管理人员,确保赌场能有效正常的运作。暹京花会厂走上正轨后,“二哥丰”逐渐把这一博彩业推广到暹京畿外各府。全盛时,博彩业日进白银35担,使暹罗王朝的税款剧增,“二哥丰”获得巨大酬金。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