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一章 明丽轻起招魂舞-《滴血瞳》


    第(2/3)页

    我看了一眼手表,此时正是那晚上十二点,子时!崔明丽看着我,我冲着她点了点头。

    “时辰到!”我的话音刚落,崔明丽便从腰间抽出了一条素缟,一端缠绕于掌间,一端飞舞于空中!

    崔明伏举起了手中的银铃法螺,开始努力地摇晃着,“哗哗哗哗”,伴随着这清脆的银铃之声,他还闭目开念咒诀。只是仍旧是晦涩的语言,我想这仍旧是萨满语!

    “嘟嘟!”我低吼一声,嘟嘟立时飞到了高空当中,朝着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接连监视着,倘若一会儿招徕那魂魄,但不肯进入身体的话,那只有让嘟嘟强行把它带入身体了。拘魂,这也是柳灵童子的一大强项。

    招魂这一法事,在我国由来已久。时至今日,在我过南方地区,倘若孩子被吓丢了魂魄,于檐下、床头或受吓的地方,烧几支香及冥纸。

    将孩子衣服在火焰上方前后摆动,手拿菜刀或剪,在地上拍响,再将米粒撒向四方,口中呼喊:“东方米粮,西方米粮,南方米粮,北方米粮,四大五方米粮。某月某日某某(小孩名)童年来归啊!请到九天玄女、接魄童郎,畀返某某肚胆来归啊!”等等。

    只是那孩童之魂,易招易拘,成人之魂,难度便会加大,又加上这王大壮之魂,离身之日长久,所以更是难上加难。

    “朕幼清以廉洁兮,身服义而未沫。主此盛德兮,牵于俗而芜秽。上无所考此盛德兮,长离殃而愁苦。帝告巫阳曰:‘有人在下,我欲辅之。魂魄离散,汝筮予之。’巫阳对曰:‘掌梦!’上帝其难从;若必筮予之,恐后之谢,不能复巫阳焉乃下招曰:魂兮归来!去君之恒干,何为四方些?舍君之乐处,而离彼不祥些!魂兮归来!东方不可以讬些……”

    这是屈原的《楚辞》当中的招魂一诗,后世便以此作为那招魂的歌谣。

    崔明丽声音清澈如水,以一种甜美诡异的韵律慢慢地唱出了这《招魂歌》。

    她手中飞舞的素缟仿佛是一条灵动的白蛇,在这黑夜当中变幻着复杂的轨迹。开始的动作,像是俯身,又像是仰望;像是来、又像是往。是那样的雍容不迫,又是那么的满腹惆怅。

    这舞姿的精妙,实难用语言来形容。接着舞下去,像是飞翔,又像步行;像是辣立,又像斜倾。不经意的动作也决不失法度,手眼身法都应着《招魂歌》的节拍。

    素衣从风飘舞,缭绕的素缟随风招展。轻步曼舞像燕子伏巢、疾飞高翔像鹊鸟夜惊。美丽的舞姿闲婉柔靡,机敏的迅飞体轻如风,当真是美仑美奂。

    我的嘴巴不由得缓缓张开,看着面前的崔明丽,只觉得她仿若当年汉宫当中可以做掌上之舞的赵飞燕,她的美和小鱼儿的美完全不同。

    小鱼儿就仿佛是一杯纯纯的酸奶,身上满是初恋那酸甜的味道。但是崔明丽更仿佛是一杯淡淡的清酒,虽无色无味,但终究让人回味悠长。

    或者说小鱼儿就仿佛是西方壁画中的“安琪儿”,而崔明丽则实实在在是敦煌莫高窟里面的“飞天”,绝对的中国古典美人。

    而就在此时,崔明丽当即止住了舞步,“慧元江边玩,金刚列两边,千里魂灵在,急急入窍来……”说到此,招魂舞步也接近了尾声。

    而这句招魂诀话音刚刚落下,纤纤素手凌空一拨,那素缟便如同水浪一般翻涌开来。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