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 胸有正气-《我给大明架管炮》
第(2/3)页
洪举人道:“你不要胡言,虽然没有挂牌,但此处是我等举人交友会文之所。阁下既然不是文人,还请阁下自去。”这就是要撵他走人。
朱学还没有招到人,怎么会就此离去。而且眼前这洪举人脑袋难得的清楚,正是一个好帮手,他要是不把此人收入帐下,怎么能甘心。
朱学一拱手,问道:“敢问这位兄台如何称呼?”
洪举人见朱学施礼,勉强还了一礼,说道:“在下洪承畴,福建泉州人氏,此次来京,是为明年会试进京而来。”
洪承畴?朱学好像是听过这个人。即然有印象,说明一定是个有本事的人,只要是能在史书上留下名字,有那一个是简单的?
既然有本事,那朱学就更不能放过了。他扫了一眼章万藻、罗际泰、陈世纯,还有另一个举人,这四人从头到尾一言不,只是在一旁看戏,令朱学颇为失望。
不说学问如何,就这人品,也可见一般。见同伴有难,而不伸出援手已是不该,就连一句帮腔都没有,这样的人要来何用?就算是那个钱举人也比这三人强的多,至少他还敢强词辩言。
朱学心中已经将这三人划掉,就连另一位举人也懒得问。
转过身又对钱举人拱手道:“敢问这位兄台高姓大名?”
钱举人被他弄得灰头土脸,还打了一耳光,心中正是恨不能吃朱学的肉,寝朱学皮时候,朱学却当着这么多人的面问他姓名。
有心不回答,可这么多人眼睛看着呢。儒生最重礼,刚才虽然还有冲突,但此时人家依礼问名,他要是不回答,立刻便成不知礼之人,因此只能捏着鼻子道:“不敢当高姓大名,在下钱士升,嘉善人氏。”
朱学心中一喜,这个人好像也听过,历史上是有名字的。自已的运气不错啊,一来就碰到两个历史有名之人,难道我的运气突然变好了?
朱学笑道:“两位兄台既然通了姓名,在下朱学,京城大兴人氏,刚刚升任大兴巡检司巡查。”
钱士升‘哼’了一声,转过头去不语。
洪举人也勉强拱了拱手。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