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要知道他们的基地也是有专门发电栋的。 虽然冬季永夜期间没法使用太阳能,但驻地内常备三台大功率柴油发电机以及足量柴油,完全可以应付基地内外生活科研用电。 那么联系之前缕缕电话不得学生回复,现在基地建筑又漆黑无光,一丝不祥预感开始涌上沈国立心头。 难道自个儿学生真的遭遇不测了? 带着这份担心与忧虑,沈国立不管不顾向前狂奔。 要不怎么说人的潜力都是逼出来的。 这十五分钟长途跋涉,早就把念过五十沈国立折腾够呛。 可眼下,一想到自己学生可能遭遇的情况,已经累到精疲力竭的沈国立又跟是打了鸡血似的嗷嗷朝前冲啊。 饶是杜国龙,唐鸿熙都被“发憋”的沈国立丢在了后面。 五台手电胡乱交错晃动,剧烈喘息喝着暴风奏响一曲紧张刺激的节奏打击乐。 终于,沈国立冲到了基地脚下。 之所以说是脚下,那是因为整个基地都是被滚粗的圆柱形钢柱顶在半空。 关于这般做法目的,唐鸿熙也有跟长城站队员询问过。 对方给他的解答是为了减小风的阻力,防止在迎风的一面出现“吹雪”堆积或冰雪掩埋建筑;同时避免建筑下部与地面冰雪直接接触,这样有利于保持室内温暖,节约能源。 扶着栏杆,沈国立大口喘了几口粗气。 这岁月毕竟不饶人,一番加速狂奔,尤其还是在现在这样恶劣天气,顶着风雪前进本身就已经是件很消耗人体力精力事情。 更何况五人组之前已经在漫漫雪夜跋涉了十五,六分钟。 “你怎么样?老沈?”不愧是在靠近南极地界生活过的,王刚冰雪地里奔跑速度竟然不慢。 追上沈国立的他关切询问了句。 摆摆手,沈国立挺正身子看了眼楼上,随即点指两下道:“我,我没事儿,走,咱们上去。” 话说没事人,可沈国立起伏的胸膛,以及不断呼出的白色雾气却是深深出卖了他。 “来吧,我扶你上去!”探出手,王刚揣着沈国立肩膀缓缓上行。 这个时候唐鸿熙,白慕雅,杜国龙三人也是狼狈后续赶到。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