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2章 三个条件-《美食诱获》


    第(1/3)页

    三个条件,三菱丸旦事先并没有确定是什么内容,当时都只是泛泛地一说。

    根据东瀛岛国的岛民心态和性情,三菱丸旦本性不改,漫天要价的可能是有的.

    这就是风险,这也是商子政实现就知道的,他即使不太清楚,公子明行也必须给他讲清楚。

    这也是人在江湖,不得不守江湖规矩的老例.

    商子政尽管作了高官,也是不能不管不顾的。

    但是,作为他现在这个位置,也决定了一条底线。

    商家也不会因为这件事情,把什么都卖了。

    所以中间斡旋的公子明行,就附加一个条件限制三菱丸旦。

    说他们不能要求商家去做他们办不了或者不能办的事情。

    而三菱丸旦也说得很清楚,保证绝对不会影响现在商家在官场和商场的布局。

    他说这些布局都是商家和三菱合作的基础,三菱只能是加强这个基础,而不可能削弱它。

    否则,他们和商家的合作基础没有了,等于一切努力全都付诸流水。

    人到了三菱丸旦那个水平,绝不会为了眼前的一些蝇头小利,做什么傻事。

    以为他们为犯蠢的,估计只是自己蠢而已。

    其实当时的商家,对于那座楼非得不可,即使三菱提的条件再苛刻也必须接受。

    他们别无它法,只能饮鸩止渴。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何况吃的是东瀛岛国三菱株式会社的那一碗。

    花点儿高价,简直就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好在商子政和公子明行有两个依仗。

    第一,这事发生在中华上国,它东瀛岛国的人再闹腾也出不了圈。

    第二,事前说好,不能违背大义提条件。

    什么是大义?

    这个当然定义的权柄掌握在商子政的手上,是不是和大义有违,他说了算。

    这也说明,在开始借钱讲条件的时候,无论是商子政,还是公子明行,都有赖账的动机。

    不过,即使赖账,也要到最后万分无奈的时候。

    在那个结局之前,就必须保持友好关系,不能闹僵。

    因为合则两利,分则两伤,斗则两死!

    两家虽然勾心斗角,谁都没有安什么好心,但是聪明智慧还是不缺的。

    尤其是商家一方有公子明行在那里主导,有智囊世家后面支持,断然不能干出因小失大的举措。

    所以,今天三菱丸旦送来第一只紧箍咒,公子明行只有乖乖地戴在脑袋上了。

    三菱丸旦的要求是什么?

    就是简单的一条——必须由商家支持的人选拿到那个空缺的盟襄。

    不得不说,东瀛岛国虽然很多人都是岛国意识,思路比较偏狭。

    大部分人都急躁冒进,缺乏大气大局长远开阔的胸襟,很容易急功近利,见到便宜就要占。

    但是也有例外。

    当他们真正认识到岛国意识没有出路只能越来越偏狭从思想上行动上,都把自己禁锢在一个孤立的岛国里面。

    自成一统的结果,时间一长就是固步自封自取灭亡。

    于是,他们中聪明开化一辈,就苦心思考变局,把眼光打开,扩展到整个世界的范围。

    走向世界,第一步,他们就会盯上中华上国。

    中华上国,不但和东瀛岛国距离很近,而是是一个巨大的场地。

    足够他们那些没有见过大世面习惯于小打小闹的岛国人折腾。

    还有一点,就是东瀛岛国的文化渊源,是从中华上国传输过去的。

    所以他们来到中华上国有一种认祖归宗的情结,如同失散多年的孩子回到了祖上的故居。

    这种情结有时很微妙。

    一方面他们会觉得自己本领不小,有一种在长辈面前显显本事的表现欲。

    另一方面,就像那些生长出逆反心理的孩子,觉得自己了不起,反而看不起祖宗,当然还有祖宗的后代。

    老祖宗家里的人,不管已经传承了多少代,总之比那些东瀛岛国的岛国人更正宗。

    哪怕从血统上已经无法找到清晰的脉络,但是从文化传承上,毫无疑问比那些东瀛岛国人更加纯正。

    在这种复杂心态的基础上,三菱丸旦作为他们的最高代表,左思右想,终于确定了他们的状态和对策。

    就是他们能够在中华上国,尤其是在这个进入古农坞前沿地区周边约盟站稳脚跟,一定要兴起和培植一个代理人。

    这个代理人一定要身在曹营心在汉,在最关键的事情上代表东瀛岛国的利益。

    而这个人选,百里良骝肯定就别想了。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