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四章 将帅不和-《最后一个北洋幕僚》
南京协定的签订,让各方势力非常满意,也让李士锐原本制定的猛攻计划被迫停止下来,王永安亲自告诉李士锐,如果中华民国成立,这仗就不用打了。于是王永安发电报给李士锐,勒令他停止对日军的进攻,等待时机。
所谓的等待时机是一个借口,李士锐郁闷不已,与邵永勤等一众军官召开会议,并宣布了王永安的决定。邵永勤道:“我支持云帅决定,中国一统,日本未必敢于提出过分条件。”
李士锐道:“这一次日本为了备战,花费最少百万以上,诸位觉得日本人会这么心甘情愿地赔钱?”
李祖植笑道:“右帅,你的意思呢?”
“打,一定要打。”李士锐道,“不打疼日本人,日本人绝不会善罢甘休。”
乔震此时说道:“根据我们派出去的探子得知,日本人正在加紧备战,完全没有停止的打算。”李士锐这些时日将乔震的南通守备部队调了回来,并派遣本土的士兵负责侦查日本情况,尽管损失不少,但是得到了跟多日军的情报,关于兵力分布,关于阵地布置,关于人员调配等等,因此他被特许位列军事会议之中。
李祖植说:“那就打啊,我们签订了南京协定,小鬼子又没有签订南京协定,他们会罢手吗?我支持右帅,打!”
邵永勤摇头道:“上报军部吧。”
日本方面当然并没有受到南京协定的影响,他们依旧在增兵,李士锐向王永安再三表明,日本人绝不让步的打算,但王永安考虑得更多,他不仅仅考虑军事,更考虑江北和自己未来的政治生涯。
这时候的王永安内心有一些自私的想法,毕竟如果中华民国成立,对抗日本人的便由江北变成了整个中国,而如果江北军队真的拼光了,将来靠什么来维持江北政治集团呢?任何人都不是圣人,即便被人奉为圣人的人,在生活和选择上也会做出自私自利的决定。王永安的这个停战决定虽然闪了一下李士锐的腰,可是对于江北集团的文管系来说确实非常有必要的,肖湘山、罗银贤、张謇和陈兆棠等人非常支持停止与日本人的军事行动。
王永安随即召见了日本谈判特使佐藤久治,是为第二次谈判,但佐藤久治得到的命令是拖延谈判,因为一方面桂太郎已经决定出兵,第十六师团和第十七师团正赶赴南通,另一方面日本内阁对于中国各方军阀达成的南京协定有一些措手不及,需要经过讨论,因此在没有讨论之前,国内也没有给佐藤久治任何要求。
就这样,时间到了4月18日下午,江面开始微微起雾,很多人以为大风很快会吹散雾气。然而到了晚上七点,大雾却更浓了,将半个南通全部笼罩了起来,而江北的狼山港以及周围更是浓雾笼罩。
净虚子见状又蹦又跳,跑到司令部门口大喊道:“右帅,右帅,大雾来了,大雾终于来了,我算得准不准?你答应帮我拆了九龙寺的,你答应过我,你说话一定要算数!”
李士锐派人赶紧将净虚子给关在禁闭室内,不得外出,而后立即召集所有指挥官,对大家说:“机不可失,失不再来,浓雾起来之后,敌人军舰必然不敢轻易开火,我们等待的决战时刻到了!就是现在,就是今天晚上!”
第一师师长邵永勤立即说道:“可是云帅不支持对日作战。”一句话,大家都哑口无言了,这江北集团是有王氏兄弟建立的,王永安的话就是圣旨,这就是军阀部队的特点,如果李士锐今天胆敢擅自调动军队,明天他的人口就可能被砍下来。
李士锐道:“我们现在就给云帅发电报,就等着他的电报。”
六个师长参谋长面面相窥,心说这李士锐有些疯了,现在这个时间吗?现在是什么时候,已经晚上八点钟了啊,云帅不得早就休息了吗?但是实际上王永安此时正在和陈兆棠等人吃饭讨论江北的未来,如果新政府成立,江北集团会是什么位置,是进入中央与袁世凯北洋系与南方革命党派系争权夺利,还是继续地方自治巩固自己的小王国。
按照陈兆棠的意思,江北未必会在中央有什么好位置,袁世凯这个人工于心计,肯定会把大家拉到中央然后架空大家,而他的人则悄悄地进入地方,等大家发现自己被架空的时候,也丢了地方。
王永安非常赞同陈兆棠的话,姜还是老的辣,陈兆棠未必砍人准,但是看袁世凯绝对准,否则历史上他被革命党给杀了之后,也不会让袁世凯听到消息难受得如失去一位知己。王永安的想法就是,一边在中央争取位置,一方面在地方保持政治独立,他依旧准备支持张謇进入中央,而他本人则希望出任江北陆军总司令,继续指挥自己的江北军队。
陈兆棠说袁世凯一定会让你裁军,你可有准备,王永安说自己已经计划好了裁军十五万的打算,九个陆军师整编为九个混成旅,每旅一万人,而被裁撤的十五万军人有三万将被分配到各级政府部门担任公务员工作,如此一来地方政权非但不会被袁世凯拿走,江北反而会被自己牢牢掌握在手中,另外十二万人他将对这些人进行移民宣传,鼓励他们移民圣卢卡斯,对于留下来的人,他将扩大淮北煤矿,将士兵变成工人,绝不会给点遣散费就让他们走。
陈兆棠笑着说袁世凯要是知道你这个打算,肯定会哭得,他的一切打算都成了竹篮子打水一场空了,王永安也哈哈大笑。
正在此时,刘通拿着紧急电报来了,说南通急电,大雾已经完全笼盖了南通,此时是最佳进攻时机,还请云帅予以指示。
王永安一皱眉,不快道:“不准。”
“是。”刘通敬礼说道,转身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