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论策-《东厂督公》


    第(2/3)页

    白衣书生又道,“要说论辽东,如今辽东有袁督师坐镇,以坚壁固垒,避锐击惰,相机堵剿为策,辽东一线固若金汤,贼夷必不可犯中原。因此,今年若策论辽东,当以抚夷、剿夷为重点,而非辽东防务为重点了。”

    青衣书生表示认可,“如今圣主在位,大明中兴,军力日强。而后金贼自努尔哈赤死后,诸王争位,实力大损,已是强弩之末。所谓此消彼长,料想剿灭贼夷也不过是迟早的事情。若是考此策论,可以袁督师宁锦大捷入题。”

    饭馆之中,听到三位书生畅论国事,不少人都津津有味地听了起来。在文官治国的明朝,书生论国往往是很受人尊敬和崇拜的事情。

    门口进来一个身穿锦袍的老者,老者铁面剑眉、须髯戟张,长相十分英伟。他的身边是两个高大结识的汉子,双目都透着精光,一看就是练家子好手。

    听到书生论国,老者便在墙角边找了个位置坐下,饶有兴致地听了起来。

    不过没过多久,老者就眉头微皱。

    除了老者,秦书淮也是眉头一皱。

    看来这几个书生都和在朝的文官一样迂腐,袁崇焕只不过取得了一次宁锦大捷就把他捧上了天,就连擅杀毛文龙也被他们说成了“计除奸贼”,以为辽东局势已定,也是可笑。

    君不见数月之后,己巳之变就在眼前?

    穿越前秦书淮就对大明文人很有看法,现在又听到这么荒谬的所谓“论策”,加上酒精的作用,便忍不住也掺和了进来。

    对三个书生说道,“三位兄台,此言差矣!”

    三个书生一愣,细细打量了下秦书淮,却见他不过是个粗布衣衫的武夫打扮,顿时轻蔑地笑了起来。

    青衣书生不屑地说道,“兄台怎么称呼?在下李敬臣,家师严承宽,乃是东林书院讲学,不知兄台师承哪位先生门下?”

    东林书院便是东林党人的信仰圣地,也是大明读书人心中的圣地。青衣书生说自己是东林书院出来的,就好比现在人说自己是哈佛剑桥出来的。

    不过大明朝之亡,起码有三分之一的原因得归在东林党人头上!

    饭馆中众人一听三人来自东林书院,顿时都仰起头,用一种无比崇敬的目光看着三人。

    然而秦书淮却是轻描淡写的一笑。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