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O五章 悠闲东山-《高门女》


    第(2/3)页

    登基大典两月后,信义公携妻儿,前往封地信义。

    登基大典的诰文,由中书侍郎郑纬亲自撰写,其中有一句,令新帝袁纲极为满意:承尧应舜,先贤之范,齐祚延绵,天命攸归。

    就因为这句话,身在庐陵的桓裕,气得三天没吃饭。

    ——*——*——

    世事流水且漫逐,人间岁月有浮沉。

    春来冬去,转眼过了四度秋夏。

    “阿娘,阿姜姐什么时候能到?”

    “大约半个月左右,她要先去一趟桂阳,再来临汝。”

    “把信给我看看。”

    郑绥听了,把手中的书信,交给雀跃不已的桓令姗,自前年萧令姜出孝后,桓令姗就一直念叨着她们俩姐妹间的三年之约,只是郑绥一直在族学里任教,桓裕不便单独带她去衡山。

    而萧令姜年岁不大,九娘郑芊不放心她下山。

    于是,耽搁至今。

    这一次,袁循去衡山,不知怎么,九娘郑芊突然松口,愿意让萧令姜下山了,因此,萧令姜跟随袁循下了山,由袁循陪同来临汝。

    自从袁纲登基称帝,建立大齐,袁循跟着水涨船高。

    哪怕袁纲十分不满意这个儿子,到底在即位后第二个年头,册立袁循为太子。

    前两年尚好,但九娘出孝后,这两年间,袁纲上衡山的次数,越勤了,今年才刚过去一半,就已经去了两趟。

    南地这几年,极为安宁,倒是北地,上次大嫂来信,提及局势动荡,洛阳不甚太平,她打算给阿一和阿仪,办完婚礼后,就回陈留。

    接到书函,郑绥不由得感慨:岁月倏忽,匆匆而逝。

    侄儿阿一出生,仿佛还是昨日生的事情,历历在眼前,不想,转眼间,早已到了娶亲的年纪。

    外祖父去逝后,仅隔两年,外祖母也去了。

    初接到消息,郑绥恨不得亲赴洛阳奔丧,到底让桓裕和五兄拦住了。

    阿一已年满十九,将将及冠之龄,因着舅父的大女儿阿仪近几年一直在守丧,他和阿仪的婚期才一延再延。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