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七章 无才是德-《高门女》


    第(2/3)页

    而彼时,缙郎一行人去甘棠湖,还没有回来。

    “你说的那本书可是《春秋左氏传》。”郑绥望着眼前站着的少年,语气中尽是笃定。

    果然,只瞧着那位少年脸上露出几分讶异,郑绥并未解释,而是看了一眼旁边的辛夷,辛夷转身打开一个小箱柜,从里面拿了一本书籍出来,上前递到那位少年的手中。

    这本书,郑氏先祖曾注释过,之后凡郑氏子孙,可以说,人手一本,包括里面的注释,她箱笼中的这本,还是阿耶亲手给抄的。

    小郎接过那本书,翻看了几张,顿时有些惊慌失措,嘴唇都哆嗦得厉害,许久,才找回自己的声音,黑漆漆的目光盯着郑绥,疑问道:“这么说……这么说,我阿耶真是荥阳郑家的人。”声音中甚至激动得带着几分抑制不住的颤抖。

    天下士林,北方有崔卢李郑王,南地侨姓有王谢桓庾,土著有顾6朱张,

    这些不仅是著姓,代表着天下一流的高门世族,更是学术与文化的象征,掌握着天下经术和天下思想。

    正有如华夏的含义一般,服章之美,谓之华,礼仪之大,故称夏,华夏即是身穿华裳的礼仪之邦。

    而高门著姓也是如此,并不只以高官厚禄为其唯一表征,更是以其家学及礼法而标异于其他诸姓。

    正因此,才受世人尊敬,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故而,这会子,也不怪乎眼前的小郎如此的无措与紧张。

    郑绥令辛夷备了一方榻席,扶着那位小郎跪坐下来,待那位小郎情绪缓了下来,才淡淡道:“自前汉以来,注释《春秋左氏传》的,总共有十三家,想必你也看过你家中的那本书,和我这本是一样的,凡荥阳郑氏的子孙,只习这一家。”

    “那本书是家父临终前一年,卧病于床榻时,默写给我的,让我传予后世子孙。”说到这儿,少年郎的眼眶都红了起来。

    “你叫什么名字?”

    那少年郎一愣,大约还沉浸在思亲之痛中,一下子转不过来,良久,才望着郑绥回道:“阿耶为某取的单名是一个诫字,只是家里人嫌拗口,便舍了这个名,往常只唤外郎。”

    诫,有警诫告诫之意,《后汉书》更有句:前车覆,后车诫。

    诫是言字辈,和阿一同辈,这么说来,外郎口中的阿耶,便是她的一位族兄。

    “你家中可还有什么人?”

    外郎脸色微微一僵,似有难言之隐一般。

    郑绥并未催促,若是不想和她说,她也不会再问,只要令人出去打听一下,就能知晓,不过是多费些功夫罢了。

    只不过片刻间,就听到外郎出声道:“阿耶三年前病亡,两年前,阿舅令阿娘改嫁吉州,某和妹妹俩人,依附舅家,一直以种菜维持生计。”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