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2章 记者问答-《重生电子帝国》
第(2/3)页
“您好,我是《星岛日报》的记者龚学鸣。坊间有传闻说,此次收购行动是中国政府在背后推动。请问这一消息是否属实?”很快下一位记者站起来问道。
“我不清楚你是从何处听到这种谣言,但我现在可以非常确定的告诉你,此次收购置地公司的行动是一次纯粹的商业行为,与中国官方没有任何关系!
就连霍营东先生从中银香港获得10亿港币的信授,也是因为霍兴业堂多年来一贯良好的商业信誉。而且中国银行为了控制自身的风险,要求霍生提供了一部分资产来进行抵押,所以与政治没有任何的瓜葛!
香港控股公司的五位股东,之所以愿意耗费巨资收购置地,是因为大家都觉得这是一笔值得一试有得赚的买卖!”庄玉海摇了摇头,郑重的说道。
“庄生,您好,我是《信报》的记者黄颖!香港舆论在最近几个月,出现了一系列不利于怡和集团和置地公司的报道。请问这是不是因为香江控股公司,为了压低置地的股价而在背后指使?这种做法是否有操纵市场之嫌!”
接下来这个记者的问题有几分犀利,让在场的同行们都一下子兴奋起来。跑新闻的人嗅觉自然都是一等一的灵敏,如果大家之前还有些雾里看花的话,现在已经有一些聪明人能品味出几分端倪了。
庄玉海自然绝不会允许,这种涉嫌违规的污水泼到自家的身上。他没有急着回答,而是顿了片刻,用充满自信的目光扫视了一边在场的每一个记者。
然后,他才不紧不慢的开口说道:“对于《信报》这位媒体朋友。在没有任何证据情况下信口雌黄的恶意猜测和无端指责,我代表香江控股公司表示不能接受!
香江控股公司以及接受业务委托的亚洲证券、获多利证券,在收购置地公司的整个过程中,严格遵守了立法局于1974年出台的《证券条例》的相关规定。我们欢迎证监专员随时介入调查!
而对于香港市面上近期出现的,一系列对怡和集团的抨击舆论,我觉得没什么值得大惊小怪!这完全是因为以凯瑟克家族为首的怡和与置地两家公司的管理高层,没能够很好的对公司进行治理而造成的恶果。
各位媒体界的朋友也应该有留意,大部分对怡和、置地两家公司的抨击。都是在去年十月底两家公司相继发布新一期的半年业绩公报之后才出现的。两家公司给出的财务报表不但落后于业内同行,也不如之前的市场预期,自然会招来质疑之声!
其实也正是因为这样,香江控股的五位股东,才下定决心加快收购置地公司的行动。置地公司是港股市场的龙头企业,而在一个对香港失去信心,军心涣散的团队手中,即使是这样一家拥有大批优质资产的蓝筹公司,也依旧无力扭转业绩,重振股价!
置地是香港的置地。对于那些急于逃离的人,我们应该做的事情就是与人方便。置地公司在中环的大笔不动产,这些是不可能搬离香港的。所以我在这里奉劝凯瑟克家族,不如趁着我们愿意全盘收购的良机干脆把股权折现,因为现金更容易转移!
当然我们也必须感谢置地的管理层,正是因为他们的无能,才让我们在置地近期股价剧烈波动中,轻而易举的就吸纳到24.5%的股份!”
庄玉海在义正言辞的撇清了自己干系的同时,还不忘狠狠地把怡和系的高层讽刺了一番。资本是血腥和罪恶的,他之前的做法。实际上绝对有操纵置地股价的嫌疑。但以香港证券市场现在的这种监管水平,就算真正进行调查,也不可能抓到香江控股的任何把柄。
而之前一系列攻击怡和系公司的文章和报道,实际上只有一小部分是他悄悄放出去的。剩下来的大部分都是各家媒体自己的跟风之作。相比于那些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记者们更愿意去抓知名大公司们的把柄,这样才更容易吸引读者们的目光。
比如这位提问的记者所在的《信报》,前段时间发表的质疑怡和系的文章多达十几篇,但其中真正和庄玉海有关的只有两篇。
而庄玉海放出去的每一篇文章都是言之有物,并不是毫无根据的恶意诽谤。作者完全可以用学术争鸣的理由进行辩驳。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