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三节 阿瑜陀耶-《临高启明》
第(2/3)页
因为是量产型的实用刀具,所以材料和工艺都很简单。刀身是直接冲压出来的刀胚,经过热处理和发蓝工艺·最后再修型开锋装上刀柄。用油纸包好装入木箱。
这样的刀就成本和工艺复杂度来说远远逊色于日本人运到东亚和东南亚各地销售的倭刀,但是受惠于批量制造的优质钢材、热处理技术和化学处理,质量并不比三两银子一把的下等倭刀差。
帕赛通关照手下的军官将刀拿出去“试用”,和进口的各种倭刀比较一下。
过了一会,军官来禀报说这种刀的质量不比倭刀差。重量也轻便的多。
这让帕赛通动了心,问了下价格。
“他们说,每一百把合一百中国两的银在场的人都有些吃惊。要知道日本刀可着实不便宜,下等倭刀是百把三百两,最下等的,“庶民寻常防身之械耳非军国之器”的末等倭刀都要卖一两银子一把。
相比之下,平秋盛报出的价格非常良心价,每一百把刀一百两。相当于最差的倭刀的价格。性价比高得让神王帕赛通连着问了两次价格。
“澳洲人说了,这样的刀,还有和这差不多的长矛,要多少有多少。只要给他们足够的稻米还有在吞武里建议商站以及贸易的特权。”使者收了澳洲人的好处看到国王若有所思,连忙解释道。
“那就让窝罗翁去办这事吧。”就算没有日本刀剑的质量高,但是只要能足够的供货,也是王国最需要的,而且稻米这里有的是,要是西边的缅甸人继续攻来,那也是白白便宜了他们。
吞武里就是在现在曼谷的西岸,在本时空由于北大年的资源和地理条件,并没有发展起来,他的兴起还是阿瑜陀耶王朝灭亡后的事情了。现在除了暹罗的核心阿瑜陀耶地区外,西南各部只能算统一在暹罗旗下的联邦或邦联。
16世纪的泰国有三个王国:素可泰、兰纳泰、帕尧。按中国的习惯,可以叫三泰。三泰是联盟关系。之后华裔商人的后代--乌通王(umhang)建立的阿瑜陀耶(大城)王朝取代素可泰,打败了高棉人,使得素可泰成为大城王朝的藩属,至于兰纳泰,作为暹罗王朝的附庸一直生存到19世纪。
后世的曼谷地区当时还是莽莽丛林,曼谷本身不存在,能够使用港口只有湄南河西岸的吞武里。但是这里是湄南河的出口,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便于吸纳湄南河流域的大量稻米。
泰国的东北是高原地形,由于山地阻隔形成了阴雨气候,夏季干旱,雨季水量又过大,并不适宜耕种。泰国在原时空排名全球前三的稻米出口完全是湄南河沿岸的功劳,只要控制住湄南河的出海口,那么就能源源不断的把暹罗的稻米吸纳过来,等到发动机行动完成后布局东南亚开始,穿越集团在南中国的粮食问题基本就可以一劳永逸了。平秋盛从大图书馆中查到的数据表示,在清代中期,暹罗地区每年出口到广东的稻米有1万石这相当于全日本石高的一半!这样的资源就算在此时只有三分之一甚至四分之一为穿越集团控制,也足够海南全省的人口吃一年还有富余,剩下的就只是运力问题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