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租米钱税-《寒门贵子》


    第(3/3)页

    因为天师道的道法里,有一种十分有名,也十分的厉害,叫合气术!

    徐佑又道:“那杜静之对付詹氏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詹文君喽?”

    “不!”李易凤出乎预料的摇头,道:“不管是詹文君也好,还是郭勉也好,其实都是次要的,最主要的目的,是为了钱!”

    “啊?”

    徐佑张大了嘴巴,道:“钱?”

    他怎么也没想过,钱财竟然是杜静之这次大动干戈的主要目的。要说天师道中人行事诸多龌龊,以符水符箓治病消灾的名义,不知骗取了道民多少财富,可也不至于这样不顾颜面,公然强取豪夺。

    “杜静之是扬州治的祭酒,身处天下最繁华的地方,难道还会缺钱吗?”

    “缺钱的不是扬州治,而是鹤鸣山!天师传下了法谕,要各治依据各自情况上交数额不等的租米钱税,都比往年要高出三倍。扬州治是二十四治上三治之一,更是勘定了五万万钱的租米钱税。”

    所谓租米钱税,是指天师道早先入教时需缴纳五斗米,后来考虑到经济展通货膨胀以及粮食短缺等各种因素,可以用等额的布谷丝绢等作为代替品,也称为租米钱税。

    五万万钱……

    东汉以后,政府几乎很少行货币,曹魏时甚至罢五铢钱,使百姓以谷帛为市交易。到了两晋,也始终不新币,仅以古钱流通,再到南北朝,虽然开始有了长进,行了四十多种币种,但行量并不大,维持流通的还是前朝留下了的古钱。

    汉朝武帝后百余年间共行了二百八十亿钱,平均每年二十五万贯,就按照这个比例往下延续,至曹魏时流通的古钱也不过千亿而已。

    也就是说,在楚魏南北两国间流通的古钱仅有千亿之数,孙冠虽然贵为天师道的当代天师,但说到底也仅仅是一个民间教派的领袖,开口就让区区一个扬州治缴税五亿钱,这是何等的胃口,何等的牛逼?

    当然了,五亿钱不可能全部为货币,一大部分还是谷帛等一般等价物。

    徐佑瞠目结舌,道:“詹氏哪有这么多钱?”

    李易凤低声道:“一个詹氏自然没有这么多,可你别忘了,神鹿的鹿脯,是有七块的!”

    尼玛!

    徐佑不知道此时除了这两个字,还有什么能表达他心中对杜静之的滔滔江水敬仰之情!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