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4章 陈新甲的应对-《大明督师》
第(2/3)页
这都是当初老国公的安排,陈新甲照本宣科,四平八稳的回答了上来,面对陈新甲的对答如流,崇祯频频点头,感到满意。
“如今建奴入犯,国家兵源枯竭,不易应付。廷臣们泄泄沓沓,徒尚空言,不务实际,一到紧急时候,不能为君分忧,殊负朕意!如兵部主事沈迅,上疏奏陈边务,说什么‘以天下僧人配天下尼姑,编人里甲,三丁抽一,朝夕训练,可得精兵数十万’,这岂不是以国事为儿戏?糊涂之至!”?
陈新甲也对这样的荒谬论断嗤之以鼻,当时小声恭谨回答:‘一些不学无术的佞臣妄言,不过是想博取万岁瞩目罢了,军国大事,万岁当然高瞻远瞩,绝不会被蒙蔽的。’
崇祯皱眉,端起面前的青花茶盏,却不喝,似乎在看那上面飞舞的茶叶,也似乎再等着陈新甲下文。
可陈新甲也就眼观鼻鼻对嘴,嘴问心的一声不吭。
好久之后,崇祯没有喝茶,也没等到陈新甲的谏言,就将茶盏放下,换了自己最关心的话题,“据报,建奴大军主力西去良乡,良乡是西来勤王军马的必经之路,你可有什么安排?”
陈新甲立刻跪倒:‘启奏万岁,现在京营疲敝,粮饷具缺,请万岁拨付粮饷,若不然便有哗变之势。’
崇祯的脸上突然飞起一抹潮红,气也喘的粗了,但看看跪在地上的年轻状元,还是慢慢的平复了心思。
“朕破格捡拔你出任要职,你应为朕分忧,这建奴西去,堵住西来勤王通道,你难道不应该派兵解救良乡,或者哪怕是牵制一下吗。”
难得崇祯如此和蔼的和一个臣子如此说话,这也是因为主将亲手提拔的陈新甲,也是自己最看重他的忠心的原因,在他的心里,陈新甲是自己的心腹。
良乡是西来勤王军的通道,其实更是吕汉强西来的通道,这一点崇祯很在乎,吕汉强可能不来,但他心中还是期盼着吕汉强能来的。
陈新甲赶紧再次扣头:“臣被万岁捡拔提调,深感圣恩,但无奈京营欠饷久以,诸君鼓哨喧哗,言不能吃饱便不出战,臣无能,怕强迫出兵恐京营哗变,因此——”
“先前不是给了他们一百万银子吗?怎么还不知足?”崇祯有些愤怒了,难道自己商行里弄去的一百万银子打了水票?
“万岁,在臣接手之前,的确有百万内帑拨付,老国公也如数放,但据臣查看账目,京营从天启七年到现在,只是圣上登基时候才拨付二十万两银子作为恩赏,如果按照时间算来,到如今已经二十三个月没有放饷银,因此,那一百万银子不过是杯水车薪。因此还请圣上再拨付西去增援或者是牵制的开拔使费最少五十万。”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