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九章 茅安易-《侯爷贵性》


    第(2/3)页

    詹福和詹禄是詹孝义从在辽国府中的家生子,因着比较干练伶俐,便让他们跟在身边帮手,是他帮他们改的宋人名字。

    詹福中等身材,二十出头,原名萧蒲奴其里支,是个算账的好手,现在帮着詹孝义管账。

    詹禄是辽人当中少见的矮个子,他原名石抹堇里昏可,足智多谋,算是詹孝义的智囊。

    而茅安易的年纪约在五十多岁,留着一撮短短的山羊胡子,眼眶略深,但看上去反而有种忠厚老实的气质。

    他是个牙人。

    旧时居于买卖人双方之间,从中撮合,以获取佣金的人,便叫作牙人,又称牙郎、牙侩。

    最早的牙人的工作是在城市或乡村的市集中,为买卖双方顺利完成交易过程,并从中抽取佣金的居间商人。

    后来历朝历代商业不断展,牙人行的种类也变得多样化,有说合贸易的、有拉拢买卖的,也有接受委托、代人经商和代收商税等。范文澜的《中国通史》里亦曾提到:“牙人招揽买卖,协议物价,官府和商人交涉,有时也使牙人出面。”牙人在古时候商业的地位可见一斑。

    而牙行则是为买卖双方提供信息、场地、撮合成交并从中提取佣金的地方,也就是牙人的办公处。

    茅安易的牙行均隆行,名声远远不如素有“汴京第一牙”之称的尚诚行。

    詹孝义偏偏看重茅安易,却不是无缘无故的。

    皆因茅安易与詹孝义一样,亦是半宋半辽的人。不同的是,茅安易的父亲是宋人,母亲是辽人。

    均隆行比尚诚行更专精于拉拢宋辽商号之间的贸易买卖。

    这边厢,詹孝义在大厅等候了没一会儿,三人就6续到齐了。

    四人坐下了喝了杯茶后,詹孝义便开门见山,直入主题:“我想要把‘马裘酒’卖回到大辽去。”

    詹福赶忙翻着账本,计算如今手头上能用的银钱。

    詹禄沉思不语。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