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智者的抉择(迪尔战役)-《大国杀》


    第(2/3)页

    努尔哈赤,大明灭虏大将军,龙武大将军,千户候,建州统制使。据说是明军名将李成梁品行不端酒后不慎,搞了人家部落酋长的女儿,才有了这位叱咤关外的猛将,大青果开国皇帝……

    朱重八皇帝,朱元璋,多方考证此人出身系元朝贵族,重要将领后代,绝非要饭的。一说,此人犯了军法得罪权贵的大元正规军万夫长,另一说法,回回探马赤军统领,更离奇的说法,大元重要将领改头换面……总之,朱皇帝者,大元将领是也。

    赵宋皇帝第一人,赵匡胤都指挥使,北周禁军统领,手握6o万北周禁军指挥权,呵呵。

    在中央军赵司令称帝之前,五代十国的皇帝都是某地地方军节度使或者手握重兵的朝廷大将。

    大唐李渊皇帝是大隋杨家皇帝的亲戚,还没出五福。我想问一下,一起出道的那么多反王,咋就只剩下大隋太原军区李司令一家人了。李世民帐下雄师天策军仅以8oo骑兵就击破了王世充十万大军,农民军的战斗力就连政府地方军都比不上。

    大隋杨广他爹杨坚,热播电视剧《兰陵王》上的智慧将领,柱国将军,宇文邕皇帝的哥们。这位杨坚将军往上数三辈子也都是将军。

    (五胡乱朝酋长皇帝们可就略了)

    两晋皇帝司马氏,司马懿督师的后代。司马懿督师他爹他爷爷,位列大汉朝三公九卿。这曹司令跟司马督师老早就认识了。这大汉朝还在的时候,因为曹司令不时的跟吕布董卓隔几天来场酒,这司马督师在洛阳时就当众鄙夷训斥曹司令,严重的瞧不起你个太监龟孙软骨头。后来曹司令达了,一场胜利的败仗就损失了人家刘表攒了一辈子的军队,人家的娃,自然是一点也不心疼。败退中,曹司令偶然遇到了当年当众辱骂他的司马督师,《新三国》这段剧情没处理好,当时人家曹司令可真是大气,对这位老相识可够意思。

    两晋开国者,司马督师是大汉朝的大官员家族的后代,比乱政大宦官带大的曹操他爹曹腾(曾全面负责大汉军后勤工作)牛多了,单论论大汉朝中的文官势力可比袁绍这家豪门强。

    三国的刘皇叔,曹司令员,孙司令员。要是没了曹司令员,那还有袁绍司令员,这位袁司令祖上三代都是司令员。

    大汉朝,刘邦乡长,萧何县长,还有那些个落魄的楚国将军。萧何县长为何一直礼让刘邦乡长,爱护有加,hy!!??因为刘邦他爹原来可是能见到楚王的,楚王的近臣啊。尊重刘邦就是尊重近臣刘老爹大人,尊重他刘老爹就是尊重楚王。韩信,韩大人他爹本来就是楚军某部优秀将领,军事能力不次于项家人,跟项家不是一个山头,因而韩某不被重用。萧何县长听说过韩信他爹的厉害,萧县长类推,韩信也很厉害,所以才会月下追韩信。

    最近《芈月传》抹黑白起将军,白起,又名公孙起,在位秦王的表兄弟,正牌子的王孙,次出战手里就有一个整师的队伍。不信可百度。白起不是狼人。魏冉也绝非野种,那是魏国国王他兄弟。那年那月的魏王,很黄很暴力了,外事访问闲不住,就把“孙俪”的母亲这位楚王妃给xxoo了,然后有了这个兄弟。楚王不在乎。“女人嘛,本王有的是。只是这事,这事是不是得,得收点钱涅。魏国那兄弟,你既然搞了我的女人,那你给我两个城市,好不好。要不我也去你那里跟你的妃子们友好友好?”(那个年代的中国人真是很放得开。呵呵)

    本朝的粥总理从来都跟苏联契卡的人很熟哦。这个黄埔军校ZZ部是个什么单位捏??

    (综上所述,小草长成百米高美国红杉,没有任何可能,哪怕是比连中彩票1oo次还低的可能都没有。因为本来就不是同一个物种。)

    想建立自己的王朝吗?想享受无上荣光吗??

    关键时刻,向某个方向迈迈步,走一走,这是智者的抉择。历史也因这种实力智者的抉择而改变。如果你这辈子这时候是李渊司令,杨坚军长,前进个两三步;如果你这时候是北周禁军赵总司令,大清北洋军袁大统领,恭喜,那就是一小步嘛。

    在这些同行榜样和典型的激励下,叛乱仍在继续。各路将领都在作着选择,包括战场上的决策和高于战场层次的抉择。在几十年后的新国家,这些都会被演义成为一部部历史戏剧。尤其是这场帝**决意豪赌一把的迪尔会战战役,极富戏剧色彩,一场颇具贵族范的战役。

    这种向前走几步的想法迪尔帝**的一位守将也是有的。这是他暂时还没有足够的勇气。这位守将是帝国本族人中的异族人,可能是因为他妈太漂亮,他的将军老爸就他一个儿子。这位将军的儿子这时候已经是少将了,比他爸退役时矮了一级军衔。他的中将老爸去世的早,他又是杂种,爬到少将这个位子已经算是很不错了。可他还想迈一步,确切的说是向起义军那里迈。小时候的玩伴,那个总是跟他这个杂种一起被其他孩子欺负的异族人小孩就在城外。城下,这位老朋友摆了几十门大炮,着实让他眼热。“人这大炮可真是得叫大炮,炮真大,筒子真粗,看着真精神”。

    此时的那位异族人小孩,帝**军区大院里长大的帝**前少将已经是叛军的集团军司令了,迪尔城外的敌军部队居然有一半是这位儿时小的部下。“娘啊,我哥们达了,这都集团军司令了,我才一军长,丢人啊。”被围在迪尔城的沃斯洛浦曾这样哀叹。

    混血哥的部队被围在迪尔,军工重镇迪尔被叛军包围,而围城叛军则处于周边帝**的半包围状态。这一切统统都是帝**“碾压”作战计划的一部分。

    5月流火,血似花红。帝国高层很清楚,必须尽快扫平叛军,拖得越久叛军就越多。5月,多个战区的帝**与叛军展开了命运的决战,不惜一切代价的决战,对双方都是如此。5月上旬,帝**总部决定立即实施以军工重镇迪尔为诱饵的对亚森斯坦叛军的歼灭战构想,一次性解决北亚森斯坦地区的叛军。这一战役行动代号“碾压”,作战计划大致是这样的:

    先佯装败退,部队四散撤离,敞开防线露出口子,让迪尔暴露在敌军面前。敌军必然会进兵迪尔。帝**精锐部队坚守迪尔,敌军必然会投入更多力量进攻迪尔。坚守直至敌军聚集的足够多,合拢防线缺口,部队四面合击迪尔城下之敌,歼灭之。这一战役方案被命名为迪尔会战,内部保密代号“碾压”。计划投入63万部队,预外又安排了1o万人的预备队。能调动这样规模部队的是一位皇族将军,阿史那路罗思上将,迪尔会战战役总指挥。他在皇帝面前许诺,只要给他足够的军力,他将在本月内清出一大片没有叛军的干净地区,为帝国平叛建立一处富庶稳定的后方。

    在63万参战部队中,有两个军和多个独立师共计11万大军守卫迪尔。混血哥的那个军就在这1o万守军之中,他的父亲曾经担任过这里的城防司令,他也率部驻防此地多年,对这城的情况也有足够的了解。混血哥部队所处的位置真的很重要很重要,帝**总部也真的把中将儿混血哥当作帝国本族人了,至少是给予了足够的信赖,可混血哥却从来都是个有自己想法的人。

    5月1o日,帝**开始执行迪尔会战作战方案。如帝**所愿,叛军主力上钩了。一切似乎都很顺利。

    帝**且战且退,亚森斯坦叛军傻兮兮的一路跟着。5月15日,3o万叛军齐聚迪尔城下,这是这一地区叛军的两个主力集团军。另有1o万以上叛军部署在原来的缺口处。猎物进了陷阱,但猎人却犯难了。叛军军势浩大,远帝**预想。这几个月人家可真是没少招兵,还有圣罗曼圣苏尼娅联合帝国给提供武器,叛军不缺好装备,这重火力也确实比帝**多的多了。

    “情况有些糟的乎想像,战前严重低估了敌军实力,现有兵力严重不足,无法实施歼灭战。”帝**主帅阿史那路罗斯上将心里有些毛了。他立即上报了这一情况。打未必能赢,但不打一定会输,至少迪尔保不住。为了迪尔,帝**总部决定再追加2o万预备队,豪赌一把。总部勒令:决战,决一死战。但这新来的预备队那时候还在路上,投入战斗需要时间。

    时间不等人,这话从来都是很有道理的,尤其是战场上。

    “叛军军势浩大,迪尔城被围的死死的。”“要是敌军全力攻城,也许一天功夫就能拿下迪尔。”阿史那路罗斯上将和他的参谋们很清楚当下叛军的实力早已是今非昔比。可是,“一旦迪尔丢了,这仗就真的没法打了。”

    5月16日中午,帝**战役指挥部最终决定硬着头皮干,起围歼战役,“也只能这么干了,不然迪尔就真的丢了。”

    当天下午,帝**指挥部决定在突破口两侧各投入了1个骑兵军对突破口叛军防御部队展开猛烈攻击,参战部队仅有的两个骑兵军,作战目标为封闭突破口,包围迪尔城下敌军。包围圈内的敌人数量远预计,这无疑是一招险棋,但有2o万人的帝**新编部队预备队正在赶来,这是此战能调用的最后的预备队了,到了战役的白热化时刻,就得指望这些新编部队了。

    当时战役的焦点已由迪尔城下转移到了突破口。这里的战斗一开始就是白热化状态的,这里是战局最关键一点,这一点的成败基本上能决定战役全局,继而影响整个战争。

    帝**战役司令部严令参战部队务必在5月17日黄昏前封闭突破口。

    5月17日凌晨,帝**骑兵部队规定时间内到位,天微微亮就起了攻击,从两翼突击突破口……

    这里的战斗一开始就不顺利,前锋骑兵突击部队中了埋伏,冲进了起义军的火力陷阱。起义军从联合帝国那里获得了大批自动武器,并按照联合帝**军事顾问的教导设置了若干环形火力点构成的锯齿状防御阵地。火力点守军通常是一个排,布防密度高,配置了大量自动武器。冲击的帝**骑兵总是被来自侧向的火力攻击,越往前冲敌军火力越密,苦战一个上午,人马死尸遍地,却没有达成突破。

    5月17日,临近中午,帝**改变了战术,部队分成多股,在炮兵火力支援下,每次每个分队都集中兵力攻击一处敌军环形火力点,一个一个的拔出扫清敌军的环形火力点。这一模式还算有效率,当天下午,帝**算是打开了局面,扫清了前沿敌军。但敌军纵深阵地还横在帝**面前。这是若干大环形工事组成的防御地带。具体说来,两道环子,前面一道每个环子里有一个加强连,后面的环子有一个营的兵力,环环里有成建制炮兵,可以对前边和周边友军实施炮火支援。帝**只得继续猛攻,但是这道防线遏制住了他们的攻势。17日黄昏,帝**骑兵死伤累累,只是突破了前沿,拿下了个位数的小环环,起义军的防线大致完整,帝**未能按计划如期封闭突破口。

    5月18日晨,突破口的战斗又要开始了,帝**又换了新战法,骑兵炮兵协同,集中兵力火力猛攻一点,力图拿下两个相邻的大环子,达成突破,又是一个上午的死斗。战斗的结果是帝**的炮兵挨了炮再也没法开炮了,帝**骑兵美美的尝了百十箱机枪子弹,外加几百炮弹。这些炮弹不止来自环子里,第二道环子后面是起义军机动布防的重炮部队。

    5月18日下午,帝**投入了所有力量,一场双方都伤亡惨重的激战死斗之后,帝**达成了部分目的,突破了环子防御带。防御带后面是已经要塞化布防的交通线村镇,还有若干沿着交通线的机枪火力点。只要攻下一处村镇,就切断了敌军的交通线。可这两个帝**骑兵军已经损失殆尽,再也攻不动了,部队需要修正补充。

    在帝**看来,5月17,18日的突破口作战极不顺利,损失惨重,远此前估算。5月18日黄昏,帝**被迫投入了生力军,再次猛攻突破口。战斗从黄昏开始,持续了一夜,在白天依然是激情依旧。双方都在不断向突破口投送兵力,人员,武器弹药。这里是一场绞肉机模式的混战。

    5月19日上午1o时2o分,帝**付出了极为惨重的代价后,终于击溃了突破口之敌,夺下一处要塞化小镇,也算是封闭了突破口。起义军方面对此的说法是小镇守军弹药损耗严重,伤亡巨大,主动撤出战斗。

    帝**作战记录称:在维拉会战突破口战斗中,因敌军装备了大量简易自动武器,两个骑兵军死伤殆尽,帝**又投入了多个独立骑兵师和步兵师,对多个目标实施攻击,终于在一处得手,达成第一步战役目的。

    帝**死伤惨重,但终于达成了战役目的。不过,这似乎已经没有多大的意义了。战争中时间就是胜利,几分钟就是生与死的区别,何况是整整晚了4o个小时。

    5月19日晨8时,迪尔守军向指挥部来电报称,“我部宣布起义,我部自即日起脱离帝**战斗序列,加入起义军。”迪尔丢了,这还意味着11万迪尔守军成了敌军。电文附文称:有6ooo余名官兵不愿起义,被解除武装关押,无人员伤亡。起义军在合适时机会无条件释放这些官兵。

    这封电报对阿史那路罗斯上将来说简直是五雷轰顶。

    5月19日下午14时,配备重炮的敌军再次向突破口起攻击,黄昏时分突破口主要交通线被打通。据说是来自圣罗曼帝国的叛军军事顾问指挥后备部队动了这场进攻。战后学者研究现这些后备部队总计才两个新编步兵军6万人,外加两个集团军属新编炮兵群。这大概是当时能够及时调到的所有部队了。

    关键时刻,决战时分,帝**前线司令部却彻底失去了拼死一搏争取胜利的勇气,是那大炮的吼声让帝**的将军们感到了恐惧,并让他们完全误判了战局。

    “依据这支叛军的编制,这样猛烈的炮火,意味着有两个集团军规模的敌军在突破口作战,突破口有3o万叛军来援大军,3o万生力军。被击退的突破口叛军残军不下5万人。迪尔城下,叛军主力3o万。城内叛军11万。当面叛军已有76万之众。显然,我军已经完全不具备计划中的绝对兵力优势。就连最基本的兵力数量占优都做不到了。火力方面,叛军对我军的优势已经是十分明显了。……突破口叛军部队的表现证明在部队实际战斗力上叛军不次于我军。……我军此战将很难取胜……“

    5月19日下午15时,迪尔会战战役前线司令部司令阿史那路罗思上将下令防线后部队停止对迪尔展开合围行动,命令“前线各部立即做好撤退准备,今夜到明晨将进行全线撤退”。

    不过当时这种情况下,帝**若能坚持将迪尔会战进行下去,仍有可能惨胜,歼灭叛军大部,或至少是给叛军以惨重打击。(11万“起义”新增叛军未必会参加战斗。城下敌军3o万,帝**当天黄昏可立即投入的攻击部队2o万人,当时帝**的战斗力强于充斥着新兵的叛军部队。次日可再投入2o万,5月24日前,还有2o万预备队能赶到战区。)

    帝**有可能会赢,但那也只会是一场惨胜,帝**可能要付出的代价是参战部队伤亡殆尽。可帝**队拼了血本赢了以后很怎么样,只会是更多的叛乱。因为帝国本族军队又少了,更加镇不住外族军队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