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五章 张献忠谷城投降-《带张彩照回明末》


    第(2/3)页

    中军官领命出去了。

    不一会,带了李定国和孙可望两人进了大帐

    搜身过后,卫士了解开了两人的手。

    捋着胡须打量了两人一番,熊文灿才冷着脸沉声道:“张献忠派你二人来见本总督有何事?可是来献降书的?”

    “熊大人,你在劝降信上说革左五营已投降,不知是否真的?”李定国说道。

    熊文灿沉声说道:“此等大事,本总督岂能玩笑,刘先生,你把朝廷的邸报拿来让他们看看,就知道此事是真是假了。”

    “邸报”又称“邸抄”(亦作邸钞),并有“朝报”“条报”“杂报”之称,四者皆用“报”字,可见它是用于通报的一种公告性新闻,是专门用于朝廷传知朝政的文书和政治情报的新闻文抄。

    邸报作为报纸,最早出现在西汉初期(约公元前二世纪左右)。当时西汉实行郡县制,在全国分成若干个郡,郡下再分若干个县。各郡在京城长安都设有驻京办事处,这个住处叫作“邸”,派有常驻代表,他们的任务就是要在皇帝和各郡长之间做联络工作,定期把皇帝的谕旨、诏书、臣僚奏议等官方文书以及宫廷大事等有关政治情报,写在竹简上或绢帛上,然后由信使骑着快马,通过秦朝建立起来的驿道,传送到各郡长官。这就是《邸报》产生的背景。

    刘文材找出了邸报递了过去。

    看了邸报,李定国一言不,沉默了一会,这才说道:“熊大人,这份邸报我们能不能拿走让我义父看一看以作定夺?”

    “你们拿去让张献忠好好看看,告诉他,本督只给他三天的时间,三天后还不见他出城投降,本督可就要挥军攻城了。”熊文灿一脸的威严看着两人说道。

    回到了谷城县里,李定国把邸报递给了张献忠。

    翻来复去的看了好几遍,张献忠这才黑着脸,喃喃道:“看来革左五营是真的投降了,是真的投降了……”

    看他难过的的样子,潘独鳌安慰道:“大帅,你不必难过,俗话说‘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目前官军势大,我们就暂时投降,避避风头,待过了这段时间,一旦官军大军调走,形势不紧了,我们再重新起事,也不是不行。”

    “这熊文灿总不会一辈子住在这里吧,这里的战事结束,左良玉和陈洪范也是要调走的,我们投降后,正好休养一段时间,暗中招兵买马,打造兵器,待实力恢复后,看准时机再举起义旗。”徐以显也符合道。

    听了两个军师的话,张献忠沉思了一会,点头道:“你俩难得说到一处,依老子看来这法子要得,就这样办。老子先低低头,让他姓熊的得意几天”

    李定国说道:“话虽如此,可是如果熊文灿把我们的军队拆散,可就弄假成真了。”

    “是呀,这是个关键的事,没有军队在手,还起个屁的事。”张献忠说道。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