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锦衣卫百户汤正明-《带张彩照回明末》
第(2/3)页
他会几手汤家祖传的拳脚,仗着是汤家的子孙,靠汤家的余荫,被派到Jx吉安府当了个锦衣卫百户。
他在吉安府当锦衣卫百户已经三年了,无功劳,但是也无过错,混混日子而已。
锦衣卫是明朝著名的特务机构,前身为明太祖朱元璋设立的“拱卫司”,掌管皇帝仪仗和侍卫。洪武十五年(1382年),改置锦衣卫。朱元璋为加强中央集权统治,特令其掌管刑狱,赋予巡察缉捕之权,下设镇抚司,从事侦察、逮捕、审问等活动。
镇抚司分为了南、北镇抚司,两镇抚司下设五个卫所,其统领官称为千户、百户、总旗、小旗,普通军士称为校尉、力士。朱元璋担心自己死后,下一代皇帝驾驭不了文武功臣,所以他假借若干由头,几兴大狱,把辅佐他打天下的文武功臣屠戮殆尽。
后来为了平息众怒,挽回影响,洪武二十年(1387年),朱元璋下令焚毁锦衣卫刑具,所押囚犯转交刑部审理;同时下令内外狱全部归三法司审理,将锦衣卫废除。明成祖时,锦衣卫又得以恢复,并由北镇抚司专门处理诏狱。
有明一代,锦衣卫一直存在。他们直接听命于皇帝,可以逮捕任何人,包括皇亲国戚,并进行不公开的审讯。也有参与收集军情、策反敌将的工作,如在万历朝鲜战争中收集了大量的日军军情。
延续至1661年,南明永历帝才正式结束长达29o年的历史。
锦衣卫开始是驻扎京师,后来在各省和重要的战略要地都设有锦衣卫。锦衣卫分布全国各地,各省设有千户所,职官称为千户,其他地方的一般都是百户。这些是明面上的,暗中的密探分布全国,锦衣卫总数有十多万左右。
上至亲王,宰辅,下至贩夫走卒,只要锦衣卫想知道的,都逃不脱。
“你说那联防大队的人数已是三千了?确实吗?”汤正明盯着总旗冯胜问道。
冯胜今年四十岁,在百户所里负责打探消息。他的面孔圆而肥,像一个南瓜,一对招风耳,短粗的扫帚眉下是一对滴溜溜乱转的小眼睛。
被汤正明的目光盯得心里有些毛,他缩了缩脖子,说道:“确实是真的,听说知府孟良臣和兵备道批准了的。”
“腾”地站了起来,汤正明眼中闪过一丝精光,他在屋里来回的走动着,考虑着这件事出现的后果,走了一会,他突地站住了脚步,问冯胜:“知府孟良臣和兵备道陈晟为何会批准一个那赵国华建立一个什么劳什子的联防队,而且还同意他招收三千人的规模?”
听百户汤正明大人问了这话,冯胜就说道:“大人,事情是这样的,孟知府的女儿回外公家探访亲戚被井冈山土匪强掳上山………”他详细的把事情的经过说了一遍。
听了冯胜的详述,汤正明摸着下把沉吟着说道:“原来这其中还有这许多的故事,如此说来,这事也是个特例了,既然这事是孟陈两人都同意了的,那我们锦衣卫就暂且不管这事了,虽说我们不怕他两人,但是毕竟大家都同在一个地方做事,搞好关系还是必要的。”
“大人,那下步我们怎么走?是继续监视还是互不干涉?”冯胜问道。
看了他一眼,汤正明说道:“我们锦衣卫是干什么的?是陛下的耳目和爪牙,这事虽然说我们暂时不管了,但是也得让那孟陈两人知道我们的好,不能做了好事不留名啊,还有那赵国华,听说是个大财主,肥皂和洗膏就是他卖的……”说到这,他顿了一下。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