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5章 百人拿首府!-《超级响马系统》


    第(2/3)页

    在这里有必要解释一下,墨索里尼才是法西斯的鼻祖,前期的希勒特一直认为墨索里尼是“前辈”,因此纳粹体系的老大,理所当然的是墨索里尼。

    至于后来,意大利跟脚盆鸡一样,令希勒特差点绝望了,只好自己扛起了大旗。

    嗯,元挺可怜的。

    1936年2月1o日,北亚第二轮远程轰炸机,对立陶宛投放空降兵之时。

    3万纳粹战士浩浩荡荡的涌入了莱茵兰。

    法军参谋总长甘末林担心对进入莱茵兰的德军采取行动“可能招致无法预言的意外情况”,因此,除了向马奇诺防线增派了部分部队,加强了防御外,并没有采取对德军有威胁的行动。

    法国外长佛兰亭2月11日访问英国,寻求支持其在莱茵兰采取军事行动。

    英国不愿冒引起战争的危险,并且相信德国提出的“和平建议”是真诚的,直接拒绝了法国外长的提议。

    因此,法、英对德军进驻莱茵兰并没有做出任何反对的表示。

    至于国联,本就是三个国家共管,英法缄默了,意大利却在非洲跟黑叔叔玩的火热,自然也不会管!

    更何况,即便是英法敢打德国,意大利也肯定不会上!

    甚至,有可能退出国联去帮德国,留下英法两国唱独角戏。

    莱茵兰指莱茵河两岸的土地,莱茵河是德法两国之间唯一的天然屏障。

    一战的《凡尔赛合约》规定东西两岸5o公里内德国不得设防,西岸由协约国占领。

    莱茵兰设为非军事区主要作为德法之间的缓冲地带和预警区域。

    一旦德国有动兵的迹象,法国可有充裕的时间依托莱茵河进行防御。

    这是一个预防措施,因此莱茵河的重要性体现在政治意义上。

    好比银行仓库前的红外线,本来设计目的是触了可以让警卫及时赶来,但进驻莱茵兰的希特勒碰了下现警报没响,于是就奔着保险箱去了。

    南方复杂的战争迷雾还未消散,另一条震撼的消息再次令世界颤了颤。

    北亚帝国仅仅依靠着1oo人,便攻占了维尔纽斯!

    并在当日宣布,北亚远征军已经征服立陶宛!

    1ooVs2o万人口的大城市?!!

    本以为北亚会在立陶宛举步维艰,知难而退的西方列强震惊了。

    哪怕是空降两千人,立陶宛也有着一万余的兵力啊!!

    即便是运送来了坦克,估计也不会过二十辆!

    立陶宛法西斯的政府军就这么废柴?

    时间回到一天前。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