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四章 贝莱德文-《超级机器人分身》


    第(2/3)页

    拍摄者说,当时几名士兵用布将那个男孩的双眼蒙住,然后把他绑在一根树桩上。一名喝得醉醺醺的加拿大士兵一边用棍子猛击那个男孩的阴部,一边得意洋洋地哼着加拿大国歌。另一名士兵则用枪顶住那个男孩的头部,不许他反抗。

    几个小时后。那个男孩就被活活地折磨死了,在他坐着的地方流满了自己的鲜血。

    肯尼亚的维和士兵似乎也有其折磨人的办法。他们抓住了一位索马里男孩,将他五花大绑后吊到一根木头上,接着在地上燃起一堆簧火,俨然把人当成野味烤了起来,尽管这个小男孩发出声嘶力竭的惨叫,但维和士兵就像没有听见一样。在他们的脸上,漾满了得意的笑容……

    这仅仅是被曝光出来的暴行,而没有曝光出来的,则更是数不胜数。

    这也是历来联合国维和部队无法在索马里立足的原因,索马里民众普遍对外来者抱有很大敌意,和他们的所作所为不无关系。

    原本巴扎克以为在经过去年的“维拉湾”号劫持事件后。其他国家会有所收敛。

    可他怎么也没想到,埃塞俄比亚军队竟然真的敢开进来,而且是沿着三十号公路大摇大摆地进来。

    三十号公路是索马里国内最高等级的一条公路,西北东南走向,途径贝莱德文、布洛布尔提、乔哈尔等索马里城市。联通索马里首都摩加迪沙,不过这条所谓的高等级公路,却是连中国国内的一条普通省道都不如,只是路面做了硬化处理,双车道,平日里在这条路上跑的车辆大多都是地方军阀的武装皮卡。

    索马里新政府收缴全**权后,这些武装皮卡也变少了。

    当然了,对于埃塞俄比亚的装甲部队而言,走这条公路也是无奈选择。

    大规模的机械化部队对后勤保障的要求非常高,物资消耗量是普通步兵部队的十倍以上,以非洲拙劣的交通条件而言,也只能选择从公路线进行推进。

    不过这也无所谓,在埃塞俄比亚第一装甲师师长巴贝姆将军看来,这次军事行动更像是一次武装游行,索马里的本土武装根本无法对他们造成足够的威胁。

    他的首要目标,就是索马里的中部城市贝莱德文。

    这座位于谢贝利河中游右岸的城市,是索马里地方谷物、牲畜、皮革的集散地,同样也是索马里—埃塞俄比亚公路要站,贝莱德文—布尔奥公路建成通车后,交通位置更重要。

    想要攻打摩加迪沙,贝莱德文几乎是必经之地,同时,攻陷这座城市,也能成为埃军的后方大本营。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