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作为皇帝,享有很多特权,似乎无所不能,可这一切都建立在不伤害支持你的股肱之臣的利益上;若是伤害了支持者的根本,那就是“水能载舟,也能覆舟”了。 张辅是两朝重臣,早在年前朱棣秘密布置北征之行时,他就看似随意的在朱棣面前说了一句,“我那妹妹玲珑能文善武,北征路上有她,似乎队伍英气都增加不少。” 朱棣当然听得懂他的意思。 今夜,权贤妃宫中的玉箫箫声幽怨,朱棣也伤感地从龙榻上坐起,问道:“妍儿上次跟朕北巡,差点丢了性命,后悔不?” “妍儿跟着皇上出去,就是死了,也不后悔。只是,皇上…….”权贤妃忽然闭口了,因为她知道,这样说下去,好像自己此次北征依然想要伴驾,可是她也知道,这会令皇上很尴尬。 从权贤妃宫中出来,朱棣变得有点心事重重,他一步一步迈进了张贵妃的菁华宫。 今晚的张贵妃打扮的特别漂亮,似乎早已经等着迎驾。 只见她梳着高高的“牡丹头”,这种式高约七寸,鬓蓬松而髻光润,髻后施双绺尾。 原本是苏州流行此式,因其华贵雍容,后逐渐传到北方。诗人尤侗道:“闻说江南高一尺,六宫争学牡丹头。” 这雍容的牡丹头,今晚更显得张贵妃高挑、婀娜,姿容艳丽。 张玲珑移步上前,长长的六幅裙上,绣着缠折枝花纹,在裙幅下边一、二寸的位置,绣上水纹,作为压脚,裙子随着脚步轻轻移动,就如微微荡漾的波纹,正所谓“裙拖六幅湘江水”,张贵妃此刻,算是最完美的诠释了这六幅裙的摇曳多姿。 “贵妃今晚,真美啊。” 其实,张贵妃这样盛装打扮,朱棣却根本没有心思欣赏,只好不带表情的随口敷衍了这么一句。 没有想到,张玲珑却似猜透了皇帝的烦恼,她亲自给皇帝盛上一碗燕窝羹,便施施然跪下请命道:“皇上,此次北征路途遥远,山高水长,唯有贤妃妹妹的玉箫声能为皇上解乏,为战争胜败之计,臣妾请求皇上准许贤妃妹妹伴驾。”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