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战局危机-《抗日之特种战将》


    第(2/3)页

    “时间,小鬼子留给我们的时间不多了,他们知道该怎么做。”

    杨关估计无误,七辆坦克打头阵,二十辆军车压后,在接到命令后意识到危机。

    显而易见,仅四百人回援,还是在开阔地带构筑迫击炮阵地,而命令不设工事意味着什么?

    死亡,决战,局势有变,抢时间,唯有这些才能解释这份不近人情的命令。

    这是在玩火,迫击炮一旦开炮,小鬼子必定会派重兵围剿,没有工事防守的迫击炮阵地不是找死吗?

    电令内容迅在传开,士兵们没有抵触情绪,显然都有心理准备,小鬼子岂有不报复的道理?

    战斗打到这个份上,又身陷小鬼子占领区,士兵们别无所求,唯求痛痛快快的屠杀鬼子兵。

    因此,迫击炮阵地在隘道正前方八百米外迅架设,整整一百一十三门,成集群模式排列。

    迫击炮间距一米,行距两米,炮弹箱堆在旁边,这是极度危险的阵势,只为急射而刻意布置。

    杨关的电令是死的,仅限于抓紧时间展开炮击,并没有严令不许构筑工事。

    这一点先遣队员心知肚明,在迫击炮布置完善之后,迅开炮,并安排士兵构筑工事。

    由于迫击炮集群架设,全部缩在一起,占地面积并不大,极大地减少了工事的工程量。

    于是乎,迫击炮阵地炮声齐鸣,按照隘道致电上的坐标展开急射,争分夺秒。

    而剩余的士兵奔向劳作,纷纷收集鬼子阵营周围的沙包,再以沙包构筑工事。

    相反七辆坦克比较清闲,在一旁虎视眈眈,时刻戒备小鬼子前来突袭。

    故而迫击炮阵地一片忙碌,迫击炮“嗵嗵”咆哮,激射出愤怒的炮弹,成网状砸在小鬼子人堆之中。

    轮炸现场焰火四射,炮弹炸点以三米的间距平铺,燃放了一大片区域。

    这是死亡轰炸模式,鬼子兵根本无法躲避,在每一炮弹兼顾一米五的范围内挣扎。

    沙尘飞扬,弹片横飞,身陷其中的鬼子兵没有完备之人,死伤惨重。

    这一轮炮击针对小鬼子的指挥部,一举重创了小鬼子的指挥中心。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