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阵型歼敌-《抗日之特种战将》
第(1/3)页
夜袭碾战,战组始现。』笔『 趣阁Ww』W. biqUwU.Cc
杨关起全面夜袭,并非盲目,也有章法战术,在相互协同的前提下全面展开。
先,一千人占领一百米长的阵线工事,显然很拥挤,人数多根本排不开。
针对这一客观性的问题,他自有一套合理的排兵方式。
杨关实质上只安排了一百人依托半人高的沙袋工事阻击,在这一百人身后的缝隙中掩藏着一百名狙击手。
一百名狙击手伺机狙杀危险之敌,逐一清除小鬼子的重火力与掩藏露头的目标。
这批狙击手后面掩藏着支援火力,第一列火力觉无法压制小鬼子,便大声提醒位置与距离,从而给予精准的火力支援。
最后一列相当于后备队,伺机支援,合理歼敌,即不浪费子弹,又可以令火力衔接、不间断地狙杀小鬼子。
这是三百人的组合模式,彼此协同作战,不急不躁,极富章法地扫射小鬼子。
而剩余的七百人也没有闲置,其中一百人作为预备队,救死扶伤,伤亡补缺,余下六百人左右均分。
分别撤减工事上的沙包,在左右翼构建防御工事,快而熟练的筑起两层约五十公分高的防线。
防线以斜向阵势构筑,如此一来,即可防御左右翼,又可以协助正面的阵线歼敌。
左右翼的阻击模式与正前方的组合模式雷同,三组协同扫射小鬼子。
这时,杨关率部呐喊,以三千多人的声浪震慑小鬼子,同时展开一轮密集的弹幕淹没小鬼子。
小鬼子在人声潮浪中惊悸,与密集的弹幕之中纷纷丧命,陷入短暂的真空状态,反击力度极其稀少。
正在这个时候,两千人冲锋呐喊的时刻,前方左右翼的三百人迅构筑斜线工事。
当两千人冲到正前方的工事位置,两翼的工事已经形成,分别对尚未回神的小鬼子展开火力覆盖,掩护部队从弹幕夹缝中冲锋鬼子的阵营。
由于两翼临时搭建的工事在左右百米之外,促使弹幕交叉射击,无形之中形成为三角中空地带,绝对安全的区域。
因此,部队冲锋很顺利,长驱直入百米,打扫战场,构筑第二道同样的阵线工事。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