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 梦中证道法-《遮天之仙途》


    第(2/3)页

    他反手将佛经拿了出来,只见课本大的佛经黑夜中散着点点金色的辉光,很微弱!却给人一种格外宁静祥和的气息。

    在地球上,佛经被阐述后流传网络,最被人们接受的是,佛经的意蕴和人生哲理的表述!有人说,佛的真言带有哲理,与道同出一源,佛本是道!都是阐述着人间的至理,叫道众生脱离朦胧无知,指引众生脱离愚昧的一种学说!

    不过现在这种说法俨然已经被推翻,佛真的存在过!道中的种种神通大能的传说自然也是确有其事,传说,并非空穴来风。

    佛经透着祥和的气息,秦一龙伸手翻开了第一页!上面是一个个金色的小字,透着一种神性的光辉和力量,似乎隔着数千年的时空传达着智慧和勇气的经书。

    黑夜中,经书上的金色小字翼翼如生,翻着智慧的神光!

    “梦中证道”第一页上四个金漆大字格外显眼,让秦一龙瞳孔一缩。

    梦中证道在古代身化传说中是西方圣人创出的一门神通法门,拥有种种广大的威能,“悠悠千古一梦过,神通自在法人间”。

    这是佛门大能的神通,如今竟然记载在了大雷音寺的一本佛经上,让人吃惊,秦一龙压下心头的震动,翻开了佛经,他很专注!将佛经的定义定在了仅次于虚空经的古经。

    “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色乃梦幻泡影。故不异于空也。

    空乃一真显露。故不异于色也。

    色有形相。凡有所相。皆是虚妄。终有坏期。故色即是空也。

    空性虚无。无形无声者也。道以虚无之体。视之不见。听之不闻。能生有色有声之天地万物。故空即是色也。

    因色而有六根之领受。六根领受于心。而生思量拟度之想。悬想六尘。而生运用施为之行。行动迁流。而生分辨精粗美恶之识。色受想行识。五者相因也。色有坏时。而受想行识。终归虚妄。亦复如是。色即是空也。能了悟色即是空。逢色不受。则无受想行识诸杂念一心清净。空若太虚。以无相而生真空之实相。亦复如是空即是色也……”

    他慢慢的品读,佛经开头阐述了一些佛经的理论,针对六根而警醒世人,让人心中宁静祥和!接下来才是经书神通精要。

    “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

    无明至老死。乃佛所说三世十二因缘也。一曰。无明。谓过去世。妄识迷性也。二曰行。谓过去世。一切结业。随无明妄识流转也。三曰识。谓现在世。托胎识灵种子也。四曰名色。谓现在世。识灵在胎。心但有名。而色身已有质也。五曰六入。谓现在世。识灵在胎。已成六根之体。已具六入之用也。六曰触。谓现在世。色身出胎之后。六根但有所触。尚未了知六尘之涉入也。七曰受。谓现在世。色身日渐长大。已能纳受六尘诸境……………………”

    佛经阐述过去未来与现在,秦一龙越读越是感到佛门经义神通的广大,同时心中想起了困龙那一个月给秦一龙灌输的道门知识!道门有道宫神氏,道我、逝我和本身今我的关联,而佛门亦是有过去、未来和现在佛法的真意。

    从某种程度来说,佛道殊途同归的成立!

    渐渐的他窥视到了整部经书的本源,梦中证道,道法人间!千古一梦悠悠间。

    “逝我如来,不为因果,心中有佛,有道证自在,得大果位,得大智慧鄢……”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