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钓鱼岛海下的秘密,I—704号潜艇-《生存斗争》


    第(2/3)页

    原来,它身上所运输的,乃是日德两国濒临战败时的战略物资!

    随着德国濒临战败,纳粹法西斯分子越来越将希望寄托在了日本身上。并且不再保守秘密的将大量绝密资料运往日本谋求东山再起。I-7o4就是执行着一任务的。它不再是运送比如橡胶这样的一般物资,而是足以影响到国运的战略物资。

    我们大家都知道,纳粹德国科技十分达,提出了乘波体飞行器,圆形喷气式飞行器这样的划时代产物。还制造出了导弹运用于实战。I-7o4上所运输的,正是这些科技文献和图纸。

    听到这里,可能有些人就不以为然了。觉得,二战时候再显得先进的科技。在今天看了也不过如此。根本就没有价值了。其实不然!

    因为,科技很多时候在于研究与否,而非科技水平的高低。

    比如说石油替代技术,到现在水平依然不高,这是因为油价长期并没有高到无法接受的地步。因此石油替代技术自然就无法取得进步。因为它没有用。这就好比,在古罗马帝国时代西方人就已经明了蒸汽机,但是却因为廉价的奴隶劳工而一直没有投入使用。

    但是,我们目前可以注意到,油价在一天天上涨,许多油井在面临枯竭。而跟重要的是,我国是一个进口油的大国,一旦被切断石油输送渠道后果不堪设想!

    而I-7o4上所装载的科技文献,正是能源方面的!

    正如刚才所说,科技不在于时代的禁锢,而在于你是否在它身上付出的量的投入,纳粹德国那个时期石油并非价格高不可攀的东西。然而德国地处被包围的状态,自身又不产油。因此在替代能源上下来极大的功夫。而日本在战争末期同样处于贫油的状态。因此I-7o4号潜艇上就运载了大量的相关科技。

    其中,有德国著名女科学家茱莉亚·迭泽所研的飞轮储能装置。设计精巧,。苏联曾经取得部分图纸并且实际应用过,后因石油大开而放弃使用。然而,根据苏联科学家的研究,从那部分图纸来看,茱莉亚·迭泽所设计的飞轮储能装置不比之后美国商业界所付出巨额投资的差!(美国商业界为支持飞轮储能的研投入了巨额资金,如activepoer曾连续几年从其母公司获得高达1ooo万美元/年的研经费。)。

    而在我国,由于受支撑政策的限制,飞轮储能一直没有获得大展拳脚的机会。从上世纪8o年代至今,飞轮储能只获得过三个项目支持,除国防领域外,公开的总共投入经费不足5oo万元。

    可以说,一旦获得I-7o4上的飞轮储能装置,对于我国的储能应用将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飞轮储能装置并非是I-7o4上最有价值的科技文献。由德国科学家戈兹·奥托所研的煤制油设备更为引人注目。

    正如前面所说,德国是一个贫油国家。然而它又大量的产煤。因此煤变油科技就在纳粹德国的技术史册上写下了浓浓的一笔。二战期间德国油料消耗量的一半来自煤制油,其中飞机燃料航空汽油(螺旋浆汽油动机)的三分之二来自煤制油,煤制油起到了支柱作用。

    而我国的情况与德国相仿。我国很早就成为了石油进口国,然而却有着大量的煤矿。在浩瀚无边的内蒙古大草原上,许多地方直接用铲车铲开地皮就是煤!

    对于中国这样一个能源进口日益增加的国家来说,煤制油是一个极具战略性的产业。而得到纳粹德国的顶尖煤变油科技的诱惑不言而喻。

    而这些,仅仅是I-7o4上隐藏的一部分目的。

    根据美国潜水员的现,I-7o4的残骸中隐藏着一些神秘的大桶。而大桶的材料为惰性材料。

    什么样的物品需要惰性材料盛放?具有辐射性的物品!

    联想到二战前日德相应的核武器计划。里面盛放着什么一目了然:核原料!

    这两个法西斯国家早已相互勾结,在研究核武器方面互相提供帮助,德国的u-234潜艇就曾经运送妄图将55o公斤的氧化铀运往日本。

    幸运的是,它被截获了。
    第(2/3)页